交易所公告 |
几年前的水稻现在才卖,安全吗? 时间:2022-07-13 来源:农民日报 “几年前的水稻现在才卖?” “我们吃的是混合了‘木乃伊 ’的大米?” “大米抛光是为了以次充好吗?” 近日,某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关于“我们食用的大米很可能掺杂了霉变或者陈大米”的文章、视频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和担忧,甚至有的短视频播主下了判断:“现在屏幕前90%的人,不知道自己家每一天吃的大米都是陈化粮。”我们的大米,究竟安全吗?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的相关专家、地方粮库的负责人以及大米生产企业负责人。 问题一:几年前的水稻现在才卖?这样的粮食安全吗? 回应:安全,粮库的轮换粮经过严格检测,旧粮绝不是坏粮。 “几年前的水稻现在才卖?”一些自媒体公众号上的文章反映,看到相关网站上每周粮食竞价销售的公告,不禁惊呼“市面上的陈粮居然这么多?”。打开“中国粮食网”的网页查询,记者看到,各省的省级储备稻谷确实在陆续竞价销售。以7月7日处于网页头条位置的“7月13日安徽省省级储备稻谷轮出竞价销售交易会公告”为例,此番参与销售的粮食就包括2019年和2020年度生产的稻谷。 “这些年份生产的稻谷现在还能吃吗?”记者采访了吉林省延边州某地市粮库的相关负责人,“首先要说明,陈化粮和陈粮、旧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陈化粮简单来说就是储存的时间超过了正常储存年限的、陈化了的粮食,不适宜作为口粮食用。我国的粮食储备系统在2003年就彻底消灭了“陈化粮”。而“旧粮”、“陈粮”是一种泛称,并没有固定标准,一般是相对于当年当季的“新粮”而言的。现在从各省粮库里轮出的,是我国中央储备粮的轮换粮,轮换粮的目的,是实现粮库粮食的推陈储新,从而稳定实现我们大国粮仓的常储常新。 国家粮油储检高级工程师尚金锁告诉记者,我们粮库的粮食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或每半年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轮换到市场上的粮食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粮库的粮品质有保障,大家可以放心吃。” 问题二: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变质的粮食会不会混入口粮市场? 回应:不会,有严格监管体系。 是粮食就有可能发霉,这样的事情古已有之。《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西汉时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很多网友担心,无论是农民自己的存粮还是国家粮库的存粮,都有可能发生部分霉变,这样的粮食到哪去了,会不会混入口粮市场? 尚金锁告诉记者,无论是入库还是出库,粮库的粮食都会经过质量指标如水分、杂质和食品安全指标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而现代粮库也大都采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等科学储粮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存粮的品质。如果确实发现某些粮食质量已经不符合作为口粮的标准,就会定向销售给饲料企业和其他工业加工企业,成为专用粮,不得挪为他用。吉林省延边州某地市粮库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粮食只有中粮、北大荒、牧原等少数几家具有饲料加工资质的国企央企才能参与竞拍,而且从出库就有GPS定位,进行铅封,层层把关,确保专粮专用,不流入其他渠道。” 粮库不会销售不符合食用安全标准的稻谷,那么企业会从农民手里收购已经发霉的陈粮吗?“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图便宜买霉变稻谷加工大米是自砸招牌。”湖北省随州市神农稻香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绍忠告诉记者,米企从购买稻谷到销售大米,都要进行质量检测,他的企业的大米基本是通过购买新季稻米加工而成,这样的大米在价格上会高一些,但也就是2-3元/斤。决定大米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大米的品种、口感、种植方式等等,并不一定要追求必须完全是当季的新米。“市场上流通的大米基本都经过了正规的检测,可以放心吃。”何绍忠说。 问题三:大米抛光,是为了以次充好,蒙骗消费者吗? 回应:不是,大米抛光是正常的加工工艺,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感、观感等消费需求。 “经过抛光,就可以把次米变成好米,以次充好吗?”针对网友的疑问,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朱大伟博士告诉记者,无论是色选还是抛光,都是稻谷加工的正常环节,“稻谷在进行第一次碾磨后,去除稻谷壳,就成了我们常说的‘糙米’,糙米的营养丰富,但是外面的种皮和胚会让我们感觉口感粗糙,所以大部分的大米会进行下一步加工,去除种皮和胚,剩下胚乳。”朱大伟告诉记者,大米并不是天生就那么“油光锃亮”的,糙米碾成大米后,米粒的表面还带有少量糠粉,不仅影响大米的外观,对大米的储存时间和米饭口感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进行适度抛光来去除糠粉,同时可以在米粒表面形成一层淀粉膜,可以达到提升大米表面光洁度同时改善储存性的效果。” 何绍忠告诉记者,大米有严格的加工标准,加工精度分为精碾和适碾,“消费者大多喜欢米更白、更亮、更细腻,但其实按照现在的膳食营养来说,口粮太精细并不好。不过消费习惯还需要慢慢转变。” 问题四:家里老人爱存粮,还爱吃旧粮,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回应:旧粮能不能吃,存储条件是关键。 旧粮的品质如何呢?朱大伟告诉记者,根据他们在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适宜的储存条件下,“即便是跨了年,在南方度过梅雨季节”的大米在脂肪酸数值、品尝食味值等指标上的区别并不是很大,这一现象在一些耐储藏水稻品种上更明显。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日益稳定,从供给端来看,老百姓年年‘吃新米’的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农户适当存粮、“藏粮于民”有利于减轻国家储粮负担,降低粮食流通成本,能够分散化解粮食安全风险,发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特殊‘稳定器’作用。目前我们团队也在研究培育更具耐储特性的水稻,以此减少稻谷储存过程中的损失和品质的下降,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朱大伟说。 常年生活于南方农村的何绍忠对家庭存粮也有他的看法,在梅雨时节,如果农户家的米缸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大米的品质会下降较快,脂肪酸数值升高,大米就有了“哈喇”味儿。“咱老百姓尤其是很多老人最疼惜粮食,但是如果大米已经生虫、发霉,就不要再食用了”。 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稻米质检中心的副研究员邵雅芳建议,城市居民大多购买的是真空包装的袋装大米,开封后如果短时间内不能食用完,可以放进冰箱,避免厨房温度过高引起的储存不当。“研究表明,稻谷在合适的条件下存储一定年限,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但是阴凉通风的保存条件是必要的。”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少雅 来源:中国农网 图片:新华社 监制:黄慧 编辑:刘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