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杂粮

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咋识别?咋防控?

时间:2020-03-31 来源:河南日报

目前,各种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为害的高峰期,提醒农民朋友抓住防控的有利时机,根据穗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主攻对象,因地制宜,混合用药,“一喷多防”,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为全省小麦丰收保驾护航。


小麦条锈病


发生为害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典型的远距离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扩展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等特点,小麦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千粒重大大降低,严重发生年一般产量报失30%~40%,甚至绝收,是我省特别是豫南地区最重要的小麦病害。


症状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茎秆、穗部。小麦叶片感病后从侵染点向四周扩展形成单个的夏孢子堆,多个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成行排列,与叶脉平行,呈虚线状。夏孢子堆呈鲜黄色、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后期会在小麦病部表皮下形成黑色冬孢子堆,严重发生年上升到穗部危害小麦籽粒。该病在田间发病过程: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全田发病—扩散蔓延。因此,早发现、早防治是防治条锈病的关键。防控策略是“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及时封锁发病中心,控制蔓延危害。


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菌在我国凉爽的高海拔地区越夏,11月前后,随风吹到我省南部地区危害小麦秋苗,冬季温度低时,以菌丝体潜伏在新鲜麦叶中越冬。早春三月,越冬菌源复苏、显症,并与大量远程传入的外地菌源一起侵染麦田,4月中旬进入流行始盛期,5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麦叶上产生的大量夏孢子,除对当地小麦进行再侵染外,还随气流向我省北部麦区扩散蔓延为害。


该病在秋季或春季发病的轻重主要与夏秋季节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的菌源量、感病品种的面积大小等关系密切。一般来说,秋冬或春夏交替时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条锈病就发生重,反之则轻。


防控策略


根据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特点,豫南地区要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努力延缓病害流行速度,将其控制在点片、初发阶段,阻止其向中部、北部麦区扩散蔓延。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0.5%~1%时,及时进行大面积应急防控,最大程度减轻病害损失。


推荐用药


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三唑酮、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烯肟·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按照说明书指定用量稀释后叶面喷雾。这些药剂同时可以兼治小麦叶锈病。


小麦赤霉病


发生为害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常发病害,我省以豫南麦区发生最重,一般发生年减产10%~20%,大流行年损失高达40%以上,甚至绝收。同时,感染了赤霉病的小麦籽粒含有一种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有很强的毒性,病粒超标后人畜无法食用,且不能做商品粮收购。因此,该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症状特征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穗腐,通常在小麦灌浆期开始显症。最初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即枯死。雨露较多或田间潮湿时,在小麦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当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时,被侵害部位及以上部位枯死,形成白穗,发生穗枯后多不能灌浆,籽粒瘪瘦,千粒重降低。


发生规律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发生为害的主要特点是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病菌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都能侵染为害,尤其以扬花期侵染为害最重。病情轻重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量多少及天气关系密切。小麦抽穗扬花期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长期雾霾天气,小麦品种抗病性差,该病害就极有可能流行为害。


防控策略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在目前缺乏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只有提前预防,才能控制病害发生流行;田间显症后再防治,基本没有效果。因此,必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机为小麦抽穗扬花期(齐穗—扬花初期),此期一旦气象预报有连阴雨、大面积结露和雾霾等适宜病害发生的天气,必须提前喷药预防,防止病害流行。一般发生区防治一遍,高感品种、重发田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再喷药一次。喷药后3~6小时之内遇雨,雨停后要进行补喷,注意要轮换用药。


推荐药剂


目前生产上登记的农药品种有枯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申嗪霉素、四霉素、氰烯菌酯、戊唑醇、己唑醇、醚菌酯、咪鲜胺、甲基硫菌灵、福美双、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丙唑·戊唑醇、井冈·蜡芽菌、井冈·多菌灵、氰烯·戊唑醇、氰烯·己唑醇等。


穗期病虫综合防治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科学混用,综合施药,防病治虫,一喷多效。吸浆虫重发区,充分利用药剂持效期,适当前移防治时间,在成虫发生始盛期用药。常用农药种类如下。


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敌敌畏、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