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哈尔滨市阿城区岭西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时间:2014-09-16 来源:本站 一、基本情况
合作社位于大岭乡岭西村,距阿城城区6.5公里,全村共有农户571户,2128口人,耕地总面积7700亩,均为旱田,全部种植硬粒型玉米,产量770万斤(3850吨),是阿城区远近闻名的玉米种植和米面加工特色村。合作社的办公地点设在张家店屯王玉河米面加工厂,现有社员50户,其中:5户为中等规模的米面加工厂,3户是玉米种植大户,1户为有600平方米冷藏库经营户,1户是粮食购销经纪人,40户硬粒型玉米种植专业户。
合作社资产总额达500万元,固定资产350万元,厂房建筑总面积5700平方米,有16个生产车间,一座600平方米冷冻库,磨米机、玉米精选机、压面机、脱皮机、玉米膨化机、面粉机等加工设备32台套,运输车74辆,从业人员320人(主要在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从业)。年平均生产时间11个月,年玉米加工总量2560万斤(12800吨),年总销售收入2100万元(0.80元/斤),年纯收入65万余元,户均10-15万元,成员户比非成员增收70%以上。产品品种主要有粗、中、细玉米面、大中小型玉米馇 、饺子粉、脐子油、冷藏粘玉米青棒十几种系列产品,产品主要销往哈达批发市场,部分远销省内各大城市。
二、合作社建设和发展情况
1、分散经营的弱势使合作社成立成为必然
大岭乡共有12家米面加工厂,其中:岭西村有10户,于店村有1户,永兴村1户。过去,大岭乡的米面加工户主要以大岭乡粮食加工协会为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协会运行机制的问题,各户名为协会共同成员,实为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原材料采集、产品销售和扩大市场等各方面互相竞争、相互压价,因此利润下降,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不高,而合作社的运营机制和合作方式体现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成为发展的必然。
2、合作社成立、发展的雏形
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通过社员之间的自愿互助合作,为社员提供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服务,谋求社员共同利益,增加社员的经济收入,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基于这一目的,岭西村粮食加工大户王玉海、王玉河经过征求玉米种植大户、米面加工厂、粮食购销经纪人等十户农民意见,在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组建成立了岭西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社员自主经营,分工协作,利益风险共担,共同面对市场,不但能发挥社员个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且还能发挥合作社整体协作性和稳定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整体水平,增强竞争力,使社员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合作社目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
合作社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带动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1)粮食加工原料采集主要来源于本乡及周边山区乡镇20万亩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其中:大岭乡12户米面加工厂年加工总量5760万斤(28800吨),全乡硬粒型玉米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2500万斤(12500吨),基本能够满足合作社米面加工厂的需求量,剩余近3300万斤(16500吨)玉米原料需在周边山区乡镇县市外购。合作社统一收购玉米原粮,收购价比市场价略高(大致在1角钱左右),这样,既解决了社内加工户原料采集问题,而且带动了种粮农户增收。(2)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岭西村571户农户种植硬粒型玉米,而且还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十几年前,岭西村三轮车只有二十几台,由于产加销运营,到2009年末,全村已有74台车辆从事粮食运输,其中专用运粮大货车4台。(3)通过粮食加工业的发展,解决了本村及外村320名富余劳动力在粮食种植、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就业,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年收入近2万元。
虽然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没有统一的品牌、标识(合作社使用的产品商标是原粮食加工协会会员使用的周口惦、蚂蚁沟品牌),没有一个真正的合作社发展的带头人,因此,合作社整体效益低,产品市场占有率小,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分配关系。
4、下步发展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合作社正在逐步完善运行机制,计划整合现有粮食加工户,重点扶持1-2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加工户进行典型带动。下步准备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产品种类,统一包装,注册统一的产品商标和标识。在销售渠道上依托我乡横头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公园景区内设置产品专卖展区,使各地游客认识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的产品,最后认可我们的产品,从而起到宣传产品、开拓市场和扩大合作社知名度的作用。通过我们的运作模式,使合作社真正达到有基地、有品牌、有标识、有订单、有市场、有完善的运行机制这样一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