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综合财经

经贸“双轮”驱动变速

时间:2013-11-11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将于本月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中欧双方争取正式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BIT)谈判,此项共识在10月24日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达成。同样在10月下旬,第十轮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这是双方采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方式的首轮实质性谈判。

  目前,对国际经贸问题,中国官方的公开表态仍将多边视为主渠道,但近期一系列举动都显示,在多边和区域双边“双轮驱动”的战略中,区域双边的“轮子”明显加快了转速。

  此前(9月30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参加有23个世贸组织(WTO)成员参与的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自9月以来,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的多位高层官员屡次强调,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多边贸易体系进展缓慢的同时,中国政府开始力推双边、区域贸易安排,除了顺应区域合作升温这一国际趋势,也有再度以开放促改革的考量。

  政府重新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紧迫性固然值得肯定。屠新泉称,乐见一切开放的成果,但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区域、双边合作的推进要有章法。他说,应该先从周边,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等入手,不宜急于参与一些并未达到要求的贸易安排。

  顺国际趋势改变策略

  中国此前的开放以融入多边贸易体系为主,标志性事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产生的开放红利,带动了中国本世纪前十年的高速增长。

  世易时移,2008年以来,多边贸易体系遭遇巨大挑战。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几度中止,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区域、双边合作。

  根据WTO的统计,截至2000年,向其通报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有86个,2007年达到159个,今年1月,这一数字飙升至546个,其中354个已实施。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20个以上FTA,欧盟、墨西哥、智利、韩国、印度签订的FTA涉及8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

  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也大致相似:亚洲地区的自贸协定从2002年的70个,增加到2013年1月的257个。相比而言,中国在这方面的进展并不快。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12个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有7个。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5月发布的《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测算称,2011年美国、欧盟、韩国、墨西哥与其自由贸易协定伙伴的贸易额占比分别为37%、27%、35%和73%,而中国这一比例为24%,剔除港澳台地区后仅为11%,与中国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完全不相符。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伟文对财新记者称,对中国而言,在坚持多边体系是主渠道的同时,也得顺应大趋势。

  何伟文分析认为,现行多边贸易规则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距今已近20年。在这期间,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由于多哈回合进展缓慢,新规则的制定平台已经转向了区域和双边贸易安排。

  参与区域、双边合作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何伟文称,从外部看,发达国家纷纷转向区域贸易谈判,中国如果不积极参与,不仅会失去参与新规则制定的机会,而且区域、双边贸易安排减少了参与方之间的壁垒,对未参与方会有贸易转移,造成福利损失;从内部看,中国正在酝酿中的新一轮改革也需要开放来倒逼,“过去的经验是开放后国内规则也要相应修改”。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中国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也对财新记者表示,近期包括上海自贸区建设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显示,李克强相信,新的国际政策能够帮助推动国内改革,他向国内的经济参与者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外部的、不可控的变革压力,不能只是抗拒改革,而是要顺应改革趋势。

  区域、双边加速

  今年以来,中国对区域、双边合作的态度明显积极起来。中国先后与瑞士、冰岛签署自贸协定;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已正式展开谈判;中韩自贸区结束模式谈判,将进入出价和要价谈判阶段;9月30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参加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中国与东盟关于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讨论也热度不减。

  诸多进展中,最具信号意义的当属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步入实质阶段,以及即将启动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7月初结束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中,中国同意与美国进行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双方同意,该投资协定将对包括准入环节的投资各个阶段提供国民待遇,并以“负面清单”模式为谈判基础。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同时也会推动国内的外资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司法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10月21日至25日,第十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也是进入实质性谈判后举行的首轮谈判,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前九轮谈判初步讨论了核心议题和双方各自关注问题,以及对范本条款作出技术性澄清。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美资(不含美国通过自由港对华投资)金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截至2013年6月底,美对华实际投入717.9亿美元。同期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分别达到21.8亿美元和115.9亿美元,流量同比增速高达290%。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双方的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即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问题;二是公平竞争问题,主要涉及中国国有企业及竞争中性问题;三是权益保障,主要涉及金融服务、税收以及补偿标准等问题。

  即将启动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是《里斯本条约》将外国直接投资(FDI)划归欧盟管辖后,欧盟第一次独立的投资协定谈判,将统一现存26个欧盟成员与中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De Gucht)表示,欧方希望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基础,与中国谈判。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双方投资量并不大。欧盟对外直接投资中,仅有2.1%流向中国,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也仅为欧盟FDI的2.2%。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对欧投资增幅达到108.1%,仅次于美国。

  欧盟希望,通过谈判减少在华投资障碍从而增进双边投资;完善欧盟在华投资保护以及中国在欧投资保护;提高欧盟在华投资者待遇的法律确定性;改善欧盟对华投资的市场准入,解决强制合资企业等重要问题。

  另一值得关注的信号,中国对TPP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表示,像TPP、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等,中国都是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会议上正面提及TPP。

  10月刚结束对北京访问的美国驻亚太经合组织(APEC)资深官员王晓岷(Robert Wang),近期对财新记者称,中国对TPP态度发生转变,尽管没有官员称中国要加入TPP,但也没再听到类似一年前那种“TPP是围堵中国的政策”的负面说法。

  何伟文也称,中国过去对TPP是有对立情绪的,现在则是一种包容的态度,目前国内的两种主流意见,一是认为对TPP要观察、研究和交流;另一种则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加入。

  争议路径选择

  中国应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经贸合作,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实现路径上,研究者的观点并不一致,主要分歧点在于,中国是否应该尽快加入TPP。

  TPP最早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发起,2008年美国加入后成为主导,旨在打造“下一代贸易协定”。目前已有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2个成员,近期美国官员多次表态称,预计谈判将在今年结束。

  与传统的贸易协定主要集中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边境上开放不同,TPP更多地集中在边境内,除了市场准入,还在劳工标准、环境保护、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竞争中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支持中国尽快加入TPP的一方认为,TPP代表了未来国际经济新规则的发展方向,如果在新规则的制定过程中缺席,未来中国将再次陷入被动接受的境地,代价惨重。尽管中国目前可能与TPP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但这正是中国未来改革的方向,可以将参加TPP谈判作为提升自身实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主持的课题组,对TPP成员和中国在不同议题上的态度赋值评分,认为中国参与TPP谈判的机会和空间是存在的。从总体打分赋值来看,越南和马来西亚在整体难度方面要大于中国或与中国相近,“中国应尽快提出加入TPP谈判”。

  其研究认为,中国“最难接受”可能为农产品市场准入中的“大米”、知识产权领域的“互联网自由与执行”以及环境与劳动条款中的“劳工标准”三个议题。在这些议题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意见同盟的可能性较高,比如日本在“大米”领域,越南、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在“互联网自由与执行”和“劳工标准”等议题的谈判上都存在很大困难。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也撰文称,由于TPP的高标准,不仅中国不能完全适应,越南、马来西亚也未必能适应,日本的农业也不能完全适应。因此,TPP最终还是要在适应中提高。中国要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TPP,推动国内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争取谈判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屠新泉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中国现在很难加入TPP。”他称,TPP谈判接近尾声,现在加入已经来不及,另外,TPP的很多要求并非开放问题,而是涉及国内改革,中国差距较大,需要时间赶上。“对外开放的推进要有章法,应该先从东盟、中日韩自贸区这些周边国家入手”。

  何伟文也认为,中国参与区域、双边一体化,应以产业链为基础。目前亚洲、北美、欧洲全球三大产业链中,亚洲产业链的分工60%以上集中在内部,对北美的依赖度只有9%。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亚洲占据四成左右的份额,高于欧美市场30%左右的比重,“中国的区域、双边合作应从周边做起”。

  暂时不加入TPP并不意味着对其不关注。“无论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RCEP,还是国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都要认真研究TPP、TTIP,了解其动向,吸收其中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前瞻性做法”。

  近期上海自贸区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采用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方式,即与TPP一致,被视为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亚太地区多种贸易协定同时推进。何伟文认为,由于中国与东盟、日韩的贸易额是美国与东盟、日韩贸易额的两倍以上,且增速也高出不少,相对美国,中国的吸引力更高,如果能将周边的贸易协定做好,未来亚洲贸易协定的整合中,TPP和RCEP应该是平等的,可以交流、合作、整合、共赢。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