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供给侧改革去库存的最后阶段 玉米上方边际在哪里? 时间:2020-05-15 来源:大宗内参 核心观点
2019年史无前例的非洲猪瘟,给国内的生猪产业带来一场灾难,而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首当其冲,表面上来看是3月份非洲猪瘟的爆发是此次回调的主要原因,但我们深层次的究其原因,可能更大的因素在于2018年临储拍卖带来的投机过度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过去的回调的诱因是投机过度大于需求萎缩。
通过对本年度的平衡表推演,我们发现今年产需仍然可能存在5400万吨左右的缺口,这意味着临储玉米基本需要全部投放才能弥补缺口预期,假使生猪需求同比不变或者继续回暖的话,那么第三季度缺口预期可能会体现的更强烈一些。
综上所述,本年度玉米处在供给侧改革临储去库存的最后阶段,市场关注度空前提高, 在定价逻辑没有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供应端国储能够调控的余量十分有限,猪瘟逐渐好转消 退带动饲料需求回暖,市场重新关注未来的缺口带动下游进入新的补库周期,叠加 6月份后的种植预期和天气炒作,当前在期价回调远月升水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可能是逢低布局远月多单的好机会。
摘要:众所周知,国内玉米自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临储库存已经实现了大幅去化,国家对玉米的调控手段和筹码可能在逐步减少,加之本年度处在生猪养殖恢复的大背景,资金对玉米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同时6月份后玉米进入生长季,天气的不确定性,潜在的虫灾等让接下来的玉米市场可能不会缺乏交易题材,在远期缺口预期无法证伪的情况下,玉米远期合约存在再次被推升至高升水的可能,本文立足基本面分析玉米看多的逻辑,并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过去一年玉米为何深度回调
2019年史无前例的非洲猪瘟,给国内的生猪产业带来一场灾难,而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首当其冲,生猪产业去产能的同时也为玉米产业带来一次洗盘,在去年5月后玉米期现货经历了接近6个月时间的深度回调,流通环节很多高杠杆的贸易商更是出现了大幅亏损,表面上来看是3月份非洲猪瘟的爆发是此次回调的主要原因,但我们深层次的究其原因,可能更大的因素在于2018年临储拍卖带来的投机过度问题,我们知道2018年在一片看涨预期之中,临储拍卖成交了一亿吨,而这大大超过了年度的产需缺口,最终形成了超大的社会结转库存,临储的超预期成交让全行业信心倍增,上游、中游、下游全行业补库赌涨,而次年三月份渠道库存过大叠加农民余粮偏多,行情本该出现回调的时候,临储拍卖推波助澜,底价意外上调200,这让全行业囤货获利,市场缺乏新的买盘,接下来就是3月份非洲猪瘟的持续爆发成为行情的导火索,贸易环节砍仓后,渠道库存再次回到低点,因此我们认为,过去的回调的诱因是投机过度大于需求萎缩。
二、对本年度的产需缺口进行讨论
通过对本年度的平衡表推演,我们发现今年产需仍然可能存在5400万吨左右的缺口,这意味着临储玉米基本需要全部投放才能弥补缺口预期,假使生猪需求同比不变或者继续回暖的话,那么第三季度缺口预期可能会体现的更强烈一些。再者,由于东北前期的供给侧改革,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之本年度国产大豆价格亦涨幅较大,对玉米形成很强的种植竞争,因此今年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很难实现大幅增长,这就延伸出一个更远的预期,就是明年没有临储库存补充,国内的缺口该怎么办,毕竟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年都存在4500万吨左右的产需缺口,因此这个目前无法证伪的预期给了多头足够的想象空间。
三、贸易协定下进口带来的压力有多大
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当前正在逐步履行的背景下,我们无法回避进口的问题,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本年度玉米的进口配额已经确定仍然是720万吨,较以往维持不变,当季市场能够形成进口的可能就是美国的高粱和大麦,但高粱由于2018年贸易战的原因美国种植面积大减导致结转库存不高,正常年度可供出口量在500万吨左右,而当前结转库存不足100万吨,大麦结转也只有200万吨。因此本季度进口压力更能不大,我国谷物进口最大量发生在 2015 年总量接近 3000 万吨,未来如果进口政策不出现新的变化,进口的压力可能是有限的。
四、玉米上方的边际在哪里
最后我们需要讨论玉米上方的边际在哪里,抛开政策因素来看,最为直接的因素是需求替代,在能量饲料的使用上,玉米:小麦是1:0.99,玉米:水稻是1:0.79,玉米和小麦在饲料需求的使用上,几乎能够实现1:1的无缝替代,因此在未来玉米价格上涨的压力可能就是来自于小麦的价格,而一方面由于国产小麦仍然存在最低收购价格,虽有下调但依然较高,以山东为例小麦价格仍在2400元/吨,仍然要高出玉米价格200元/吨左右。所以当前来看替代边际尚未到达,当然也要提醒大家小麦和水稻的临储库存不小,这需要看国家政策的态度。
综上所述,本年度玉米处在供给侧改革临储去库存的最后阶段,市场关注度空前提高, 在定价逻辑没有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供应端国储能够调控的余量十分有限,猪瘟逐渐好转消 退带动饲料需求回暖,市场重新关注未来的缺口带动下游进入新的补库周期,叠加 6月份后的种植预期和天气炒作,当前在期价回调远月升水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可能是逢低布局远月多单的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