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像种韭菜一样种水稻!云南累计种植多年生稻面积超10多万亩 时间:2021-05-31 来源: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像割韭菜一样种水稻,割了又长、种一次可连续收割三五年,亩产量超1000斤。这就是多年生稻。”5月31日,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胡凤益说,多年生稻已在云南省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超10多万亩。 多年生稻是以长雄野生稻为父本,和水稻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稻品种。胡凤益介绍,经选育而成的多年生稻,可实现一次栽种连续收割三五年。每季收割后,留足一定高度的稻桩,次年新的稻芽从稻桩的地下茎上萌发,长成新的植株,直至收割,年复一年,就像种韭菜一样。期间,稻田可进行养鱼、养虾等“稻+”水产养殖,或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年年复生,并保持旺盛生长势头。 从2016年开始,多年生稻已先后在昆明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普洱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楚雄州、丽江市、临沧市、曲靖市、德宏州等全省12个州市76个县(市)区以及我国南方多个省份稻区进行试验示范,并取得成功,累计种植规模已超过10多万亩。其中,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等地,试验示范已达5年,生长势头依然不减。胡凤益说:“多年生稻年产量稳定,一般在1000-1300斤;而在西双版纳、东川、元江等双季稻区,一年可收割两茬,亩产量超过2000斤。”目前,多年生稻已通过了云南省品种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全世界首个具有原创意义的多年生稻品种,实现了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培育领域“0到1”的突破。 传统稻栽种繁杂,每年需要购买种子、育苗、犁田、耙田、移栽、田间管理等环节,而多年生稻只需要田间管理和收割两个环节,大幅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每亩至少可减少成本500元。另一方面,多年生水稻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传统稻每年都需要重新犁田、耙田,需水量大,造成一定水土流失;多年生稻田常年覆盖,增加碳汇,较传统稻作生产过程节约用水30%,是一种可持续稻作生产生模式。因此,多年生稻是一种绿色、轻简化、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 云南大学农学院提供的资料还显示,无论是一季稻还是双季稻,多年生稻的亩产量和一年生稻的产量持平。更重要的是,多年生稻这一完全颠覆传统稻作方式,其产量持续保持稳定,而且产出的大米成饭口感软糯,香味十足。 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以及“双碳”的战略下,多年生稻的育成,实现了一次种植多年收割,不仅能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还能激发广大农户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主粮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手中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专程入滇授予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牌匾,这标志着多年生稻在种质选育、栽培和施肥、病虫害和杂草防控、增产增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成功,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图片:云南大学农学院供图 责编:李冬雨 编审:周晓雪 终审:钱红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