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嫦娥五号“奔月”水稻种子已经发!芽!了! 时间:2021-01-04 来源:文汇客户端 央视新闻截图 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乘嫦娥五号“奔月”的水稻种子发芽了 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重约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随同返回器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20年年末,国家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据了解,这批“奔月”的水稻种子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航天育种中心)。12月28日,记者在航天育种中心看到,有一些“奔月”水稻种子已经发芽,科研人员正在准备进行后续研究。 记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上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航天育种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空间环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弱磁场及复杂辐射等特点,太空射线中复杂的高能重离子冲击生物细胞,诱导其产生遗传变异,就能获得新的性状。 “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也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航天育种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深空极端环境是极为独特的诱发变异因素,这对于新品种选育非常重要。” 郭涛进一步介绍说:“水稻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模式生物。选择水稻开展深空搭载研究物种进化,不仅有助于理解深空环境的遗传效应,而且可将所获得的优良变异应用于水稻品种选育,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参与航天育种的水稻种子是如何入选? “所选的种子特性要与科研目标相匹配。”郭涛表示,种子首选条件应是性能优良、稳定。 经过严格科学的“选秀”,最终来自航天育种中心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脱颖而出。有趣的是,这个种子出自“太空世家”,它的“父亲”和“母亲”同样来自太空。亲本之一的“华航31号”是利用空间诱变及现代生物学技术培育出的超级稻,其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另一个亲本“航恢1508”同样是空间诱变的产物。 作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航天育种中心自1996年以来先后进行了24次植物空间诱变试验。但与之前我国航天育种所搭载的返航卫星、神舟飞船相比,这次搭载实验有所不同。 “这次搭载的水稻种子历经近23天的飞行,在近月轨道长期接受深空独特极端环境的辐射影响,而且遭遇了范艾伦辐射带、太阳黑子爆发。其空间航行距离之长、遭遇空间环境之复杂,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郭涛表示,本次搭载实验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这有助于寻找深空与前期近地轨道间的效应差异,为深入研究航天育种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的实验样本和数据。 如今,搭载嫦娥五号“奔月”归来的种子们正静静躺在实验室里。 “搭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通过将这些水稻种子进行一系列的自交或杂交,科研人员会从抗病虫害、耐逆性、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培育适合未来需求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郭涛说。 郭涛表示,此次深空空间诱变实验,有望帮助人类更深入了解水稻如何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 “这次搭载嫦娥五号进行深空空间诱变试验,属于100%中国原创,将来也将产出100%原始创新的成果。”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表示,要对此次嫦娥五号搭载的深空空间诱变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希望借此机会开展对深空航天诱变的系统性研究;创建、发现、挖掘一批好的基因和突变体,培育一批优质的新品种,服务国家粮食生产。 802.9公斤创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亩产纪录 其实,除了上了天空的这批水稻种子,接下来要说的这种水稻也备受关注。在2020年,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个大新闻,就是由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江苏省如东市栟茶方凌垦区联合测产128.9亩四个品种耐盐碱稻,也就是我们说的海水稻,现场测产亩产达到802.9公斤,这也创去年全国五大类盐碱地区“海水稻”示范种植基地亩产的最高纪录。 对于海水稻,袁隆平院士也说过,如果年推广海水稻1亿亩,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300亿公斤粮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种源“卡脖子”,技术要攻关。我们要全力以赴,创新创造。更大程度的利用可改造耕地养活更多人,“海水稻”给出了答案。 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青年报、好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