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调控再度升级 稻米市场有回落风险 时间:2020-11-11 来源:粮油市场报 国家调控再度升级,11月20日,将每周投放50万吨中晚籼稻增加1倍,达到100万吨,以满足市场需求,且对成交接近100%的安徽省加大投放力度,调控十分精准。
当前的稻米市场只是一种恢复性上涨,短期上涨幅度已经较大。虽然涨幅落后于玉米,但稻谷和玉米的基本面不同,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上涨空间不大,短期有回落风险。
灾害损失小于预期
由于国家年初即提前小幅上调了籼稻最低收购价,加大了对双季稻种植的政策支持。尽管遭受各种灾害性天气影响,但得益于面积增加,总产量预计仍将增产,生产情况好于预期,只是收获有所推迟。如早稻在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和连续强降雨后仍取得了小幅增产。黑龙江建三江前期遭受了台风、降雨降雪等不利天气影响,但新季粳稻单产、总产均好于上年。圆粒粳稻一等粮占比3.7%,同比增加2.4%;二等粮占比44.1%,同比增加11.6%。
稻谷连年产大于需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份预计,2020/2021年度我国稻谷产量为2.118亿吨,比上年度增加219万吨,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1148万吨。在产大于需的情况下,一旦市场降温,仅靠市场本身难以解决产大于需的困境,局部仍有可能出现卖粮难现象。而我国稻谷产大于需的现象已延续了近10年,这与玉米不同。玉米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产需缺口,今年产需缺口仍达2000多万吨,这是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底气,而稻谷显然并不具备。
稻谷库存十分充足
稻谷不仅年度产大于需,库存也十分充足。目前仅政策性稻谷库存就达1亿吨以上,且中央储备、地方储备的稻谷数量也十分庞大,总量可供我国居民食用近一年。从供求角度看,稻米价格上涨动力显然不足,这也是近年来稻米市场走势低迷的主要原因。而玉米库存经过连续多年消耗,目前已大幅减少,尤其是临储库存已基本消耗殆尽,上涨动能相对较足。由于二者基本面不同,稻米市场显然难以复制玉米市场的走势。
国家调控再度升级
稻米作为我国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口粮,需要保证绝对安全,因此国家建有完善的调控机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即可快速反应,精准调控,不可能任由投机资金兴风作浪,导致稻米价格暴涨暴跌。事实上,在中晚稻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苗头后,国家已经着手加大调控力度,并于11月6日重启了停拍仅1个月的中晚籼稻竞价销售,反应可谓迅速,以此向市场发出国家不希望稻米价格过快上涨的信号。
11月6日,重启后的中晚籼稻首拍成交较为火爆,投放的50万吨晚籼稻库存,成交37.3万吨,成交率74.7%,是5月份以来中晚籼稻成交率最高的一次。为此,国家调控再度升级,11月20日,将每周投放50万吨中晚籼稻增加1倍,达到100万吨,以满足市场需求;且对成交接近100%的安徽省加大了投放力度,将投放量由11月6日的15万吨增加到20日的35万吨,调控十分精准。如果市场继续大涨,调控将会继续升级。而政策性稻谷库存庞大、储备充足,完全有能力调控市场。
新稻上市压力不减
当前仍处于新稻集中上市期,收购进度较慢并不能改变稻谷产大于需的现实。相反,收购进度较慢,说明生产者手中余粮充足,后期供应压力反而会更重,且今年双季稻面积增加较多,晚稻产量同比将增加。目前晚稻已基本收获,后期上市后将很快放量,进而增大市场供应。由于新稻价格上涨较快,托市收购难以启动,而上年11月6日已有5个省份启动了托市收购。
同时,为抑制稻价过快上涨,国家还启动了政策性中晚籼稻竞价销售,以增加市场供应。截至11月6日,今年临储稻谷累计成交达1376万吨,比上年全年还多110多万吨,再创年度成交量新高。托市收购与销售的一减一增,使得稻谷市场的压力同比将成倍增加。随着政策性稻谷出库增多,加之后期新稻集中上市,预计后期稻谷供应压力将比往年更重。
玉米市场冲高回落
随着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南方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陆续到货,农户惜售心态减弱,玉米市场强劲升势难以延续,走弱迹象明显。11月初,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无论是产区还是港口,玉米价格均从高位开始回落。短期调整也好,蓄势也罢,作为本轮粮价上涨的龙头,玉米市场价格的回落将削弱整个粮食市场的做多信心。
疫情冲击基本消化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暴发第二波的可能性不大。国外疫情虽然再度恶化,但国际粮食贸易总体顺畅。如第一大米出口国印度1~10月出口非巴斯马蒂大米近600万吨,同比增加90万吨;柬埔寨1~10月出口大米同比增加17%。1~9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667万吨,同比增长72%;累计进口小麦604万吨,同比增长164%;累计进口大豆7453万吨,同比增长15.5%。由于国际粮食贸易畅通,国内进口的玉米、小麦、大米、大豆均能正常到货,在供应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后期粮食市场再度大涨的条件基本不具备。
高位回落在所难免
从基本面看,稻谷供大于求,短期需求乏力,稻米市场没有持续大涨的基础;从政策层面看,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差距较大,挺价意义不大,反而要面临政策调控升级带来的压力;从价格层面看,经过恢复性上涨后,稻米价格已得到基本修复,与玉米比价效应带来的上涨动力已基本耗尽。
目前距元旦、春节期间的需求旺季还有一段时间,对稻谷的实质需求有限。因此,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上涨乏力,高位回落在所难免。而一旦市场做多信心减弱,在绝对的供应压力面前,回落的风险不可不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