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供应无忧 米面粮油无需囤 时间:2020-04-15 来源:农民日报 受全球疫情蔓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过去的两周里,已经有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限制了部分粮食出口。受此影响,国际粮价最近产生了明显波动。4月7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首次于网络召开了《2020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全球发布会。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扩散及随之而来的应对措施,让人担心食物安全、营养不良和贫困问题的加剧,而发展中国家边缘化群体尤其令人担忧。特殊时期,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从过去一些公共事件经验来看,消费者很容易形成从众且恐慌的心理。那么,面对当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消费者对我们的粮食是否够吃、是否有必要进行一些囤粮行为等有所忧虑也是正常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稳定与保障粮食产能对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和平稳定时期,大家对粮食安全问题没有太多感受;只有在灾害面前,民众才会意识到“有粮吃,心不慌”是一种多么值得骄傲的底气。
看这样一个数据: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3万亿斤。就这一数据,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曾给媒体记者算过一笔账:“一年有365天,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平均到每个人的饭碗里,每个人一天大约有2.6斤粮食。”
在4月2日商务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也指出,2019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中国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目前已经复工企业的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19.2亿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我们有足够能力应对疫情期间粮食供应满足需要。”4月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在一场发布会上说。
4月8日,袁隆平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其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冲击,我们无需恐慌,因为全球粮食供应量足以养活每一个人;但同时我们必须直面挑战:在缺粮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供应断档的巨大风险。”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把我们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人民生活才有保障,国家才会更有底气应对全球不稳定因素。
面对危机,中国迅速采取行动。
从国家层面看,各部委从各自职能角度出发,联合采取措施保障粮食生产和丰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东北地区作为北半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国家层面制定行动计划,将东北地区推行保护性耕作上升为国家行动,加强政策引导、改变传统耕作制度,对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提升耕地地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此外,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也在近日介绍防范气象灾害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工作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导致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今年的病虫害将会是一个偏重年份,相关部门需要合力防范气象灾害以保障农业生产、夺取粮食生产全年丰收。
从省级层面看,各地积极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切实保障。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粮食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计划,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等等。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长期致力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研究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伟鹏博士认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特殊时期,相关部门应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做好精准帮扶工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春耕生产工作,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实效,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截至4月10日,已有北京、重庆、湖北、辽宁等多地相关部门表示当地粮油货源充足,价格稳定,供应有序,不必抢米抢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