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北有五常大米 南有湖北虾稻 时间:2019-12-30 来源:湖北日报 截至目前,湖北稻田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680万亩,居全国第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稻田综合种养创新团队聚焦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选育优质虾稻品种,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显著提升了稻渔产品品质和效益。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初冬时节,潜江巨金米业工厂内依然繁忙。一袋袋“水乡虾稻”大米从流水线上鱼贯而出,装箱上车,发往省内外。
“需求旺季,日销100吨以上。”公司负责人李广斌说。旺盛的市场需求,是对品质的肯定。为保证粮源,巨金米业与潜江当地水稻种植合作社及种粮大户,开展订单合作。本月初,该公司成功跻身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曾几何时,种粮效益不高,虾稻共作一度出现“虾强稻弱”的局面,虾稻贱卖寒了种粮人的心。
在潜江龙湾镇,潜江楚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辉颇有体会。“虾稻米是不是好米,最终市场说了算。市场上不认可,何谈卖出好价钱?”刘辉坦言,过去虾稻比常规稻好在哪没人说得清,消费者不了解,农民更是盲目跟风选品种。虾稻品种优劣不一,最终种出的虾稻当成常规稻售卖。农民种植虾稻积极性被打击,一些原本是虾稻共作的区域少种稻甚至不种稻。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促进虾稻产业长足发展,2018年9月,《湖北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今年初,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稻田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应运而生。
团队技术首席程建平认为,我省虾稻品种繁杂、品质参差不齐、生产过程中缺乏技术标准,是制约虾稻品质,导致虾稻贱卖的重要原因。选育虾稻专用品种迫在眉睫。
产业难题在哪里,科研就“钻”进哪里。去年,团队从全国搜集的108份优质稻材料中,最终确定鄂香2号、华润2号、香润1号、福稻88和鄂丰丝苗等6个高档优质稻主推品种,示范推广面积20万亩。今年,团队从6个品种中优中选优,筛选出鄂香2号和福稻88作为适宜虾稻共作模式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10月中旬,省农科院首席科学家游艾青带领团队历经5年,成功繁育出高档虾稻新品种“虾稻1号”,是我省首个虾稻共作模式的专用优质水稻品种。
制定虾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定位试验水稻肥料精准减施……团队成员奔走在田野间。
刘辉的合作社成为受益者之一。在创新团队指导下,合作社的稻谷越来越金贵,连续两年虾稻收购价每斤都在1.7元以上,还供不应求。在消费市场,加工好的虾稻米,每斤价格超过10元。虾稻共作平均亩产水稻600公斤,小龙虾150公斤以上,亩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科研无止境。据介绍,目前团队还在继续对100多份优质水稻种材进行筛选,将来会选育更多适宜虾稻共作模式的专用型水稻品种和高档品种,大幅度提高稻米品质。
“北有五常大米,南有湖北虾稻。”程建平说,这是他和团队不懈努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