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多地降雨和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赤霉病或将大爆发 时间:2020-04-14 来源:种业商务网 2020年,赤霉病给我国小麦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威胁!在安徽,小麦赤霉病将大发生,自然发病面积(即在不开展防治的情况下)约3500万亩;在河南,预计4月上中旬的降雨过程与豫南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专家会商预测小麦赤霉病在豫南、豫东南呈偏重发生趋势。在江苏,田间稻桩带菌率近5年最高,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常发性重要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DON)污染麦粒,影响小麦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小麦赤霉病长江中下游、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麦区偏重流行。为推进科学防控,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以下防控意见。
安徽:3500万亩麦田面临赤霉病威胁 5000万专项资金补助35个主产县
近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在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小麦赤霉病将在安徽省大发生,预测约八成麦田或将受到赤霉病威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据安徽省植保总站组织的专家会商结论和田间调查结果,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将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东北部地区偏重发生,全省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面积(即在不开展防治的情况下)约3500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八成左右),需实施预防面积约8000万亩次。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小麦赤霉病大发生,主要依据以下四点:一是近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重发频率高,麦稻(玉米)连作面积大,田间菌源逐年积累。当前,各地田间菌源量已满足赤霉病大发生条件,随着气温上升,田间菌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二是据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中旬,合肥以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有连阴雨,将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流行;
三是我省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不强,沿淮淮北主产麦区高感品种比例较大,淮北旱茬麦区部分田块播种量大,沿淮及其以南的稻茬麦区因播期偏迟,田间秸秆裸露和大小苗现象较普遍,赤霉病流行风险高;
四是据各地植保站镜检调查,今年小麦总体生育期提前5-10天,预计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流行。
据了解,安徽省接下来要抢在20天左右时间里,对全省4300多万亩小麦普遍开展两次防治,防治总面积达8000万亩次。
与此同时,安徽省级财政切块5000万元,专项用于35个小麦主产县(市、区)开展赤霉病防控。各地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强化防控物资保障。截至3月30日,全省已统筹赤霉病防控资金1.75亿元,用于采购赤霉病防控药剂和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等。
河南:4月上中旬多次降雨与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小麦赤霉病今年在豫南、豫东偏重发生
据河南省植保机构监测和气象部门预测,当前抽穗扬花期的阴雨天气极易导致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小麦条锈病在河南扩展蔓延速度明显加快。
据河南发布通知显示,河南植保部门已在南阳、信阳、驻马店等10个市53个县(市、区)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达81万亩,比一周前增加了一倍,是近年来同期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
另外,随着外地菌源持续大量传入,加之3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省气温适宜、降雨偏多,小麦赤霉病是典型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暴发流行。据河南省气候中心预报,4月上中旬我省有多次全省性降雨过程,与豫南小麦扬花期高度吻合,专家会商预测,小麦赤霉病今年在豫南、豫东南呈偏重发生趋势。
据了解,农业厅要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植保、农技、种子、土肥、乡镇区域站等农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采取单位包乡(镇)、技术人员包村的方式,进行网格化监测,力争7天之内将所有麦田普查一遍。
另外,河南省财政日前已安排1.9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小麦赤霉病、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并要求市、县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等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
4月11日,河南省召开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研判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治形势,安排部署全省防治工作。
副省长武国定在会上指出,我省是小麦主产省,当前面临条锈病、赤霉病偏重流行的风险,从现在到4月底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决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歼灭战。
武国定强调,要落实好防治关键举措,突出防治重点、落实防治资金、抓住关键时期、坚持统防统治,特别是南阳、信阳、驻马店、周口、漯河、平顶山等豫南6市,要争取7至10天内全面防治一遍,坚决防止条锈病、赤霉病大面积流行;要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来抓,压实工作责任,广泛宣传发动,加强服务指导,强化督导检查,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江苏:田间稻桩带菌率近5年最高 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
据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以下简称“植保站”)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江苏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流行态势,其中赤霉病偏重流行风险高。
据了解,由于去年秋播以来积温偏高,今年小麦生育进程普遍较常年提早7天以上,且生育进程极不整齐,地区间、田块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分别相差20天以上和7天以上,易感病期显著拉长,不仅增加了感病几率,还增加了防治难度。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江苏省4月份降雨较常年偏多2~5成,气温偏高0.5~1℃,与大部地区小麦易感病的扬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赤霉病的流行危害。
据各地3月中旬调查,田间稻桩带菌率平均4.6%,为近5年最高,大多是上年的2-5倍。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基层病虫防治组织发动的难度加大,同时种植大户防治投入积极性不高,防控措施落实难度增大。
赤霉病可防不可治,植保站专家表示,必须坚持正确的防治策略,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
江苏制定了《2020年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要加强监测预警、宣传发动和服务指导,全力保障小麦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要及时跟踪小麦生育期和天气变化,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麦抽穗扬花期,做到勤调查、多会商,确保准确掌握不同地区的病害流行趋势、重点防控区域、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提高赤霉病监测预警的准确性。
意见要求,要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努力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赤霉病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的田块和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重发区域,在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全面推广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和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促进防控药种的升级换代;大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自主飞行植保无人飞机等高效精准药械,推进防控药械的提档升级;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替代分户分散防治,推进防控方式的转型升级,用足药量和水量,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温湿气候型病害,可防、可控、不可治,所以提前预防很重要。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雨雾天气多的时候,很容易发生赤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