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生猪期货 助力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时间:2020-04-28 来源:金融时报 我国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日前正式获批。4月2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
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生猪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产业企业运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而生猪期货上市有望改变这一局面,将为生猪产业长远稳健发展带来积极意义。业内人士认为,生猪期货将在稳定价格预期、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猪周期”困扰生猪产业多年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均在50%以上。从生产端看,2019年,我国生猪出栏逾5.4亿头,猪肉产量逾4200万吨,由于近期价格上涨,市场规模已由正常年份的近万亿元上升为近2万亿元。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为我国传统生猪主产区,其中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六省的生猪出栏量超过全国出栏量的40%。
从消费端看,猪肉消费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最主要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人口稠密地区是我国猪肉消费的主要集中区,这些地区与传统生猪主产区相邻,现阶段,产销区对接已成常态,贸易流通较为顺畅。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生猪产业链以生猪养殖业为中心,涉及饲料加工、兽药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饮等诸多行业。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业内人士表示,2003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价格共经历了五次大幅度波动,形成了五个“猪周期”。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现货市场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猪价格由每公斤15元跌至2019年3月的每公斤10元,而后大幅反弹,至2019年三季度达到近每公斤40元的历史高位。
养殖企业迎来避险新工具
生猪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产业企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难以稳定,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生猪期货给养殖企业提供了通过套期保值对冲“猪周期”波动的金融工具,对于生猪产业长远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猪期货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完善生猪价格形成机制、提升市场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和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产业企业通过参与期货交易,将推动生猪期货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为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这有利于养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生猪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将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养殖完整产业链条的衍生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上下游企业届时可以综合运用玉米、豆粕期货与期权以及生猪期货进行产业链套期保值,衍生工具更加齐全,避险策略更加丰富,更加有利于产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生猪产业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三农”关系密切。生猪期货上市也有助于在生猪产业推广“保险+期货”等业务创新,并为相关业务提供价格基准,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生猪期货合约设计已完成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及非洲猪瘟的双重压力下,一季度猪肉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对此,分析人士提醒,受疫情影响,现阶段生猪现货市场情况复杂、价格波动剧烈;生猪期货上市初期,期货价格受现货影响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期货风险管理功能将随着市场的稳定运行逐步发挥。投资者对于生猪期货的运行情况要有合理预期,应当正确认识和理解期货反映的远期价格与现货价格、当前市场情况和政策因素等之间的关系。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生猪现货市场情况较为复杂,大商所将本着服务产业的根本宗旨,抓紧推进生猪期货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强化市场培育。生猪期货顺利推出后,将加强一线监管,严控风险,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为相关产业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公开、公平和有效的价格发现和避险平台,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据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年来大商所持续研究和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在对产业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对相关重点、难点和风险点问题形成了针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生猪期货合约和规则方案的整体设计,交割仓库征集正有序推进,相关业务、技术系统也已准备就绪。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生猪品种几乎全部为瘦肉型猪,统一仔猪供应、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出栏的“五统一”决定了出栏生猪标准化程度较高,出肉率、瘦肉率等屠宰技术指标较统一。我国生猪贸易模式成熟,流通方式以活体为主,现货市场贸易顺畅,生猪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不存在垄断。上述特点为生猪期货上市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