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一带一路”对大豆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7-06-02 来源:今日饲料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拉开帷幕,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到京参加峰会论坛,迅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头条新闻,至今余热未退。“一带一路”自开展以来惠及世界70多个国家,促成贸易合作的金额要以千亿为单位计算。值得一提的是,临会前美国也派出代表团参会,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前三强国齐聚北京,以我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在世界取得成功可见一斑,然而大国关系除了鲜花还有枪炮子弹,笔者认为美国参加“一带一路”与会前中美签订的一系列贸易协议分不开关系,国家的富强和世界地位上升我们引以为豪,但不能忽视会其中方面对以后大豆市场的影响,尤其春节以来低价进口豆持续冲击国内大豆市场,使得国产豆涨价难、出货难,处于蜜月期的两国关系又会为2017年国产大豆带来怎样国际环境,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鲜花与枪炮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前一周,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有关中美之间贸易关系重大协议的清单,其中包括:中国将在7月16日之前允许进口美国牛肉。美国将开始制定规则,允许从中国进口熟禽类。中国将用预审方式评估美国生物技术产品,批准或公开说明为何产品未通过安全测试等等。虽然未明确指出进口大豆将如何,但中美两国关系占据主导着进口大豆的贸易,不断增加的大豆进口量对国产豆意味什么可想而知。如果把这份贸易协定比作两国关系密切的鲜花,那么我国1-4月海关总署数据发布,里面就是实打实贸易上的交锋。按人民币计,今年前4个月,我国出口增长14.7%;进口增长27.8%;贸易顺差7150亿元,收窄26.2%。海关总署称,今年1-4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对欧美日东盟等市场进出口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前4个月,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8333.5亿元,增长17.8%;自美国进口3441.3亿元,增长26.8%;对美贸易顺差4892.2亿元,扩大12.2%。 如果说我国制造业是出口创收的主力,那么农产品的进口则是流出去的钞票,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前4个月进口大豆总计2753万吨,若按照每吨3400元的计算总值约936亿元,936亿与7150亿相比高下立显。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牺牲诸多农产品贸易为条件,大豆首当其冲,但入世以来国家日新月异世界地位不断提升有目共睹,贸易顺差对国家经济增长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功不可没,站在国家层面上从来是大局利益高过局部得失。目前东北春播接近尾声,据不完全统计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约30%,国家鼓励大豆种植政策扶持依然值得期待,但世界市场的大环境下,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不仅要为变换的国际环境未雨绸缪,更应该寻求自强之路。 何以自强? 前不久,“反转斗神”崔永元的食品公司悄然上线,网上公布出的价格,450克的大豆卖到17元左右,笔者当时也被下了一跳,其冷静下来想,我们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经过3000多年健康的食用验证为什么不能卖到这个价格?国产大豆没的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人消费意识没提上来,由吃饱到吃的好、吃的健康的思维尚未转变过来。国内大豆随质量的价格层次化由来已久,东北7.0筛的大颗粒向来是高来高走,如果高价位能倒逼国内大豆产区向着绿色纯天然的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同样也会引导消费者去思考:“这种大豆为什么会卖这么高的价格?”或许能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区别,不需陷入两者相争的泥潭,让消费者明白,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而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消费,某种意义上来讲,质量层次分明、价格差异明显的大豆对提高人们消费意识也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国内大豆产业发展与国内非转大豆加工厂互相依存,转基因大豆用低价砸开国门,ABCD四大国际粮商兼并重组、连消带打掐灭了国内70%的非转油厂,而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产业发展离不开本土加工厂支持,如果种植的大豆卖不出去,什么发展都是空谈。去年国家通过交通运输调控粮价,今年新季大豆上市,若再次出现去年“你有钱,我有粮,就是中间没有车的局面。”东北非转大豆加工厂、油厂的开工成为必然,而且具有运距近的天然优势。赔本赚吆喝从来不会利于一个产业发展,农民不会赔本种大豆,加工厂更不会亏着钱搞生产,2017年是源头上增加大豆的种植补贴,压低豆价,还是将国产豆交给市场,增加工厂的生产补贴,接受高价豆,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是国家搭建世界舞台并担任主角,与国内的政策并不矛盾,但涉及到方方面面免不了细微之处冲突,国内大豆产业要在一片美好声中提高警惕,尤其是5月美农种植报告出炉,美国2017/1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8950万英亩,较2016年增加680万英亩,并且7月1日后将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进口增值税降低,对同样种植面积增加国产大豆来讲不是很好的消息,我们在寻求自强的路上,更需时刻关注国家将会出台怎样政策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