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择优扶强筑天下粮仓 时间:2013-11-15 来源:中国财经报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首次采取竞争性手段分配纪实 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把新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粮食仓容,直接影响农民卖粮以及粮食仓储安全,为做好“危仓老库”的基础性维修改造,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中央财政创新资金支出管理办法,首次采用竞争性手段分配规模为12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反响良好。 立下粮仓改造“责任状” 金秋10月,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立下了“责任状”:在《“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目标责任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在责任书上签字的还有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和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 责任书上载明的条款之一是:“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要达到结构调整、功能提升的目标,并在2014年秋粮上市前全面落实在评审会议上提供的仓库维修改造计划。仓房维修后,必须达到结构安全,并实现上不漏、下不潮、保温隔热、防鼠防雀等基本要求,其中:收纳库维修改造后能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符合安全储粮要求;中心粮库维修改造升级后能保证长期储粮安全和应急需要,全面消除“危仓老库”带病存粮现象。 责任书还载明:建立“危仓老库”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地方财政、企业投入为主,中央财政适当补助”原则,各省积极落实维修改造资金。 按照编制滚动预算和减少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预算管理理念,财政部提出“地方一次性制定全省所有‘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规划,中央补助资金分两年拨付到位”的思路。 这表明,无论从粮仓改造工作实施上,还是资金配套上,省政府都是维修“危仓老库”的责任主体。 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还分别和江西、江苏、黑龙江等三个省政府签订了同样的责任书。 根据《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粮食仓库维修资金分配管理方案〉的通知》的规定,2013年中央补助地方粮食仓库维修改造资金分为重点支持省份和一般补助省份。 重点支持省份采取竞争性手段选出,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确定4个重点省份,今明两年中央补助资金的60%用于支持重点省份。 竞争性手段也让地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湖南是此次竞争胜出的省份之一,该省财政厅经建处处长刘见告诉记者,“这种竞争方式让各省之间同台竞争,压力陡增,促使各省更加重视粮食存储,从省长到基层粮库,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竞争结果收获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把对粮食工作的重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财政部经建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采用这种竞争性手段,主要是考虑到要以实现集中财力逐省解决“危仓老库”问题的政策目标,防止“一边修一边坏”的现象。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财力,全省推进;公开评审,择优竞争;明确责任,限期完成”的原则,明确维修改造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全省推进并确保在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维修改造工作。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如果每年预算可以增加一些资金,滚动安排推进,先重点产粮省后其他省,就可以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花较少钱办大事。” 绩效管理提到前端 “可以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用这种竞争性手段分配,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这是把绩效管理推向了前端,实现了绩效管理和支出方式的有效结合,倒逼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同时表示,中央财政资金竞标分配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表明中央今后在专项转移支付中,将更加注重地方的实际需求,有能力、想干事的地区和部门,今后的机会更多。 白景明认为,过去实行传统的分配方式,用好用坏缺乏明晰的目标管理,使用的效果不见得好。“现在使用起来压力就会大,比如你有竞标书,就要说出你的优势和目标,要承诺达到的效果,并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 据记者了解,这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第一次采用竞争性手段进行分配,以粮仓改造为目标,以合理合规和预期效益为依据,公开评价、筛选最优项目分配资金。 今年秋季,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然而,由于粮食仓库老旧以及销路不旺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粮食收购入库问题困扰着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粮食主管领导,乃至省政府主要领导。 手心手背都是肉。各个产粮区都急需这批资金,给谁,不给谁?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果按以往撒胡椒面的方法分配,有限的资金无论对哪个地区都是杯水车薪,对粮仓的改造显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央财政拿出部分专项资金,通过新的分配方式对“危仓老库”进行维修改造,对那些更为迫切的地方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在白景明看来,财政支出要讲绩效,讲优先顺序,公平竞争的好处就在于,谁的条件比较好,谁就有能力使用好这笔资金。这种投入方式有效配合实现预定目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资金的地方会更好地使用来之不易的资金。 黑龙江省财政厅经贸处处长张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竞争对我们触动很大,客观上迫使我们必须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职能,到基层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粮仓改造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金,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履行各项程序,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按期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我省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任务。” 由“一对一”变成“一对多” 白景明说,过去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一直是封闭的,主要形式是“一对一”。同样的项目,谁得到多少,地方之间互不知道,极易引起猜疑。有些省条件相当,谁得到多,谁得到少,有些地方也会不服气:“为什么给你8个亿,给我的只有5个亿?” 而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思路是,对资金分配结果具有可选择性,不固定使用对象的专项资金,在分配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在明确使用范围及预期绩效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或专家评审等方法,在众多备选项目中选择最能实现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使用效益最高或实施成本最低的项目。 这次粮仓改造,正是通过专家评审等形式,将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从“一对一”单向审批安排,转向“一对多”选拔性审批安排,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 “现场打分,现场决定,不用猜疑,谁多谁少都知道。同时,也看出差距,倒逼相关地区以后更加努力,进行更大力度的支出管理改革。”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过去人们对专项资金都有意见,主要是不透明。而现在采取竞争性手段分配,支出的时候,公开透明。竞争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执行完毕向社会公开,可以充分展现阳光财政的积极成果。 白景明建议,在实行竞争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支出设计,一定要有跟踪问效机制。“前端你拿到了钱,可能你做得好,但也有可能做不好,结果一定要公开。”他说。资金使用结果可以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在竞争范围的省份公开,也可以在体制内向31个省市公开,或者向全国公布执行情况。当时竞标如没达到预定结果,可视情况处理,情况严重,收回资金,或取消下一次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孟春认为,竞争性分配改革使得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开始逐步从政府内部管理到社会化管理,从资金局部环节管理向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确定的“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竞争性分配机制,强化了激励机制、绩效优先观念,深化了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竞争性分配机制也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 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竞争性分配资金的做法是财政资金分配的一项重大突破,提高了财政工作效率,解决了产粮大省的突出问题,树立了财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涉及到生命保障,社会稳定,这次财政突出重点办大事显示出了魄力。”他说。 湖南省副省长张硕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竞争性分配强化了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他说,“这种改革是一个导向,通过项目引导,解决了老百姓关切的利益,同时也是落实群众路线的一个很好的举措。从机制上减少项目安排的腐败,杜绝了暗箱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