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国际低价粮”来袭或引发进口大增 时间:2013-11-13 来源:国际商报 全球粮价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回落,至今已整体下跌超过10%,目前已低于国内粮价。专家认为,随着世界粮食恢复性增产在即,国际粮价还会进一步走低,而国内外价差扩大,可能再次引发进口大幅增加,“国际低价粮”来袭,将影响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份的最新预测,2013年世界谷物产量将达创纪录的24.06亿吨,较去年提高6.5%,世界谷物供求关系较为宽松。 根据联合国谷物价格指数,全球粮价在2012年9月份创新高后开始回落,到今年8月份已整体下跌了19.81%。由于全球粮食恢复性增产,今年下半年,特别是新作物季度的粮价进一步走低。 数据显示,国际低价粮直接导致去年国内粮食产量在“九连增”的情况下,仍进口了1398万吨谷物和谷物粉,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34.3%。从新希望六合、正大集团等玉米下游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大量订购年底到岸的美国玉米,部分企业还从乌克兰、巴西等地进口玉米。 有关专家认为,国际低价粮给我国带来了挑战。“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强调粮食自给率要达到95%,但粮食进口增加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国内粮食安全和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主要影响有以下三方面: 对外依存度必将进一步提高。2012年,我国谷物和谷物粉进口量达1398万吨,而同年全国谷物增产量为1836万吨,粮食进口量和国内增产量基本相当,目前我国粮食新增供给已难以满足新增需求。 低粮价会影响农民的种植收益。目前种植收益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占1/4左右,国际低价粮势必影响农民收益和种植意向。 增大政府调控市场的难度。以进口玉米为例,如果今年4季度和明年上半年进口玉米集中到港,会与国产玉米集中上市期重叠,冲击国内市场,同时也将减缓当前阶段企业的采购节奏,加剧今年玉米市场低迷的形势,影响玉米市场的稳定。 但专家同时指出,粮食进口增加是把“双刃剑”,国际市场粮价低也正是我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好时机。 调剂余缺。进口一些粮食作为饲料作物、工业原料,充实粮食储备,以备将来粮食形势紧张所需,增强国家调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增强企业竞争力。用粮企业使用进口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经理朱勇生等专家认为,全球粮价下跌仅是近半年的事情,粮农组织2012年预测,“未来10年全球粮价都将高位运行”,所以粮价下跌是暂时的,价格上涨是长期的,对此必须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未来,可从四方面加强对粮价的监控和管理: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工程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国内粮食供求偏紧是大趋势,应利用当前国际市场粮价较低的有利时机,围绕粮食安全工程建设,有序进口,充实中央和地方储备,把低价粮关到政府的笼子里,不去冲击市场,而是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供给紧张和粮价上涨。 充分重视期货市场,将期货价格信息纳入政府价格监测和发布体系。目前,以玉米、大豆为代表的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已日益成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鉴国外政府利用期货市场的成熟经验,利用期货工具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调控手段。 积极调整农产品补贴手段,促进粮价市场化运行。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正确处理市场价格、支持价格、目标价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行价外补贴等多种手段稳定提高农户收益,引导农产品价格回归市场均衡水平。 强化粮食进口管理,规范市场贸易秩序。要严格规范粮食进口配额,特别是国营配额的使用时间和数量,实现进口农产品集中到港期与国产农产品集中上市期的错峰运行,降低价格冲击的强度,缩小影响的范围,并调整进口策略,加大对走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市场环境,维护竞争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