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巩固好势头 实现生猪出栏总目标 时间:2020-08-31 来源:农民日报 近期,我国生猪生产迎来了两个重要拐点: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7月份生猪存栏自2018年4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按照生猪生产的周期性规律,产能恢复过程首先是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增长,之后是生猪存栏恢复增长,然后是出栏恢复增长。生猪存栏同比增长,这预示着5-6个月后生猪出栏量也将实现同比增长,将从根本上扭转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
生猪生产恢复持续向好的势头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出台的各项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对政策的落实落地落细和创新举措,得益于科企合作研发创新和养殖主体的“抱团发展”。努力恢复生猪产能,不仅是消费者和养殖户关心的事,更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关心的事。
生猪生产恢复持续向好的势头必须继续巩固。“猪粮安天下”。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猪肉能否稳定供给、猪价能否恢复到正常水平事关城乡居民的“钱袋子”和“幸福感”,必须继续给予高度重视,继续实施卓有成效的好经验,才能克服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总目标。 巩固好势头,要继续坚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守好稳定发展的总基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和保障猪肉供应。经过70多年的稳步发展,我国养猪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猪肉年产量曾常年维持在5400万吨以上。2018年4月份以来,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和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影响,我国出现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
针对这些情况,为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增强猪肉供应保障能力,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印发文件,出台19条硬措施支持生猪生产,涉及基础设施、贷款贴息、保险、养殖用地、禁养区划定、推动粪污处理、补贴补助、运输、抵押贷款、农机等各个方面。
在2019年的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强调,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抓好生猪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完成恢复生产目标任务。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加快发展生猪生产,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确保实现恢复生产目标。
响鼓重槌,如今,生猪产能恢复已见成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巨大冲击,面对越发复杂的外部环境,保持生猪产能增长的良好势头,需要继续稳定政策,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守好稳定发展的总基调。 巩固好势头,要继续压实地方责任,落实好政策,实施好创新举措。
有了顶层设计,各地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解任务目标,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直面“没地养”“没钱养”“不敢养”等现实问题,将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在养殖用地、资金投入、融资服务、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台多项政策,保障猪肉供给。
广西允许多高层养殖,其辅助设施用地规模符合建设安全和生物防疫等方面要求即可;并将自用的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置、运输车辆洗消烘站、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等设施用地纳入辅助设施用地范围;涉及少量零星、分散的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在落实补划的前提下允许使用。
江苏对今年各设区市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得分前三名分别给予8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奖励;下达今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3亿元,对全省生猪综合产量排名靠前的28个县给予奖励。
四川将按照今年底的生猪实际出栏数,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按每头10元的补助予以激励。
江西推出“生猪企业贷”信贷产品,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2个月,贷款担保费率最低为0.5%,单笔最高可贷款1000万元。
吉林省积极推进生猪政策性保险,全省共承保能繁母猪和育肥猪5.64万头,支付理赔款2316万元……
随着责任的逐步压实,各地生猪生产潜力进一步释放。7月份,全国31个省(区、市)生猪存栏全部实现环比增长,前期降幅较大的南方主产省份继续快速恢复,江苏、安徽、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幅在5%以上。
有了自上而下的好政策,养殖户补栏信心进一步增加。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规模猪场全覆盖监测,7月份有2916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今年以来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已达9093个,去年空栏的规模猪场已有11202个复养。
好的发展环境对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至关重要,各地要继续强化责任,守土有责,出台适合本地实际的创新举措,引导生猪产业快速恢复,完成好本区域的目标任务,为国家整体生猪产业版图拼好自己的那一块拼图。 巩固好势头,要继续抓大不放小,落实主体责任,打好非洲猪瘟防控这场硬仗。
在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同时,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同样重要,确保疫情不反弹是恢复产能的前提。不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中小养殖户,提高我国养殖场户整体防疫水平,对于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至关重要。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下,我国养殖主体多措并举,强设施、勤排查、看好门、管好猪、严消毒、禁泔水,探索出了“大企业帮带小农户”“铁桶模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好经验,需要继续加大推广力度。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专门实施了龙头企业带万户生猪产业扶贫项目,15家龙头企业帮扶16个贫困市州,带动3.6万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带动中小养殖户发展,让技术和管理规范的大企业带动养殖户统一防疫,降低成本,保证收益。
温氏集团的“公司+农户”、扬翔公司的高楼养猪和“铁桶模式”、正邦集团的“四服务两担保”、德康集团的“五方合作、五化五统”……这些好模式和好经验提升了养殖户的防疫能力,也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值得业界借鉴。
保障我国猪肉供应必须立足自给。“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不仅是指粮食,也包括以猪肉为代表的重要副食品。《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我国猪肉自给率的目标保持在95%左右。近年来,我国猪肉进口总体保持增长势头,但即使是最高年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也不超过3%。国内14亿人的猪肉消费需求巨大,同时国际市场猪肉供应数量并不充足,都让我们必须持续恢复国内生猪产能,不能依赖国际市场。尤其在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冷链运输环节受污染的风险加大。
我们要坚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的理念,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恢复稳定生猪产能,保证猪肉供给,稳住人民的“肉盘子”,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