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看生猪大县如何管好一头猪 时间:2020-07-13 来源:农民日报 开启能源科技公司的储气罐。 资料图
阅读提示:本期“变迁”系列报道聚焦浙江的畜牧大县——龙游县,看当地如何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模式”,解决猪场环境污染问题,持续深化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得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构建起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产业新格局。
农村有老话,“穷不丢书,富不忘猪”。在浙江的龙游县,老百姓体会更深。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9年龙游县畜牧业年产值达14.03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然而,这里也承担着钱塘江上游、衢江出境水最后一道屏障的使命,怎么解决“上游要吃饭,下游要喝水”的平衡问题?最近,记者走进龙游县,试图解剖这个“生猪大县”的绿色之道,发现其“四招”颇具借鉴价值。
主体小循环“吉祥模式”
48岁的杜国祥,讲起自己“麾下”的2000多头猪,感觉浑身充满劲儿。这个地处龙游县小南海镇龙丰村的小农庄,名叫“吉祥农场”,既养猪,又种地,还养甲鱼,前几年,由于媒体的关注报道不胫走红。
“这么多年,我就没想着去扩大规模,而是做精做细,不断优化养殖环境。别的不说,农场猪粪、污水,一直能够做到零排放。”杜国祥底气十足。话没说完,他便领着记者现身说法,“这是干粪堆肥发酵车间,这是生猪排泄物的收集池,再过去是厌氧发酵池、三级氧化塘……”
移步种植区,大概约200亩,种有柑橘、毛竹、牧草等,这是配套的消纳地,一来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增加土壤肥力,二来可减少化肥投入和用工成本,三来还能减少日常灌溉用水,每年可消纳12吨生猪排泄物。
转完一圈,“吉祥农场”的模式不难理解,一句话“种养规模匹配、排泄物就地消纳”,因而称之为“主体小循环模式”。据了解,在龙游,当前468家猪场中,很多都以家庭农场为单位,按标准建成排泄物就近消纳的循环利用系统。
除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怎么样?杜国祥向记者掰了一笔账:“发酵产沼气,一年省下煤气2万元;干粪、沼液做肥料,省下用肥和用工的成本12万元;种出的牧草当饲料,每年又能省去14万元。总共一年少花28万元,就等于进了自己腰包。”
区域中循环“箬塘模式”
离开“吉祥农场”,记者下一站采访点,是龙丰村的邻居箬塘村。箬塘由三村合一,近2000人口,与别的近郊村不同,这里有山地2000亩、耕地2000亩,在方圆百里绝对属于“资源大户”。
李炎根在箬塘村当了12年的村支书。上任之初,村里真穷得叮当响,开会就20条板凳,桌子还是块水泥板,账面上只有3万元,可一清账还多了五六万元的欠款。怎样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李炎根的心头大事。
2014年,箬塘村实施沼肥“上山入田”综合利用工程。按照农牧有机结合、生猪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村里将6家规模养猪场近1.5万头生猪产生的干粪,全部供给一家能源公司发电,产生的沼液则与村里3800亩种植基地相连,通过集中布网灌溉返田,以解决消纳问题。
丁春苟在村里种稻子,胡建军种的是莲子,几年前,他们都是最早尝试用沼液灌溉的一批人。现在几年过去,两人明显尝到了甜头,施肥打药少了不说,一亩可省150元钱,就凭产品的品质,绝对成为一大卖点,口感有了显著提升,因此收入连年看涨。
箬塘的这种做法叫“区域中循环”,受益农户有600多户。对于村里而言,通过组建沼液综合利用专业服务队,与各养殖场签订沼液服务协议书,按每吨2元向养殖户收取沼液处理费,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
记者了解到,像箬塘村这样的中循环在龙游有2个。那么,如何监管运行情况?龙游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朱珉告诉记者,每个养殖场终端都装有液位仪、智能电表、流量仪,再引入第三方监管服务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并实时进行预警监控。
县域大循环“开启模式”
箬塘村所产干粪的去向,是一家名叫“开启能源科技公司”的企业,专门负责加工全县几百家猪场的猪粪。老板朱有标56岁,过去办过化肥厂,后来建了个大型养猪场。没想到,2007年之后,猪粪一下没了市场,堆积如山,臭气熏天。
当时,正逢全民养猪热潮,日进斗金,人人赚得盆满钵满。朱有标却隐忧不断,甚至几度为污染问题辗转反侧。2009年,朱有标下定决心要办个厂子,专门处理污水粪便。别人都说他冲着补贴去,实际上,朱有标更像被“逼”出来的,当然,他也十分看好这一新兴产业。
为了统一运输排泄物,“开启能源”专门购置了16辆全封闭式吸粪车,弥补了规模养殖场所建沼气设施产生的沼气能源化利用率低、直接排空等不足。在后端流程上,其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生产沼气,再利用机组发电并网,沼渣、沼液经固液分离,固体生产为有机肥,液体部分则部分运至各种植基地,部分浓缩成液体肥。
2011年8月,公司完成第一期1兆瓦发电工程项目。马上,这一做法就引起了高层关注,成了“县域大循环”的典型之一。2014年,“开启能源”又上马二期发电工程。朱有标告诉记者,通过“电、热、肥”三联动,如今,公司走出了一条可持续道路。“眼下,我们正抓紧开发品种繁多的高效农业专用液体肥,填补高效营养肥靠国外进口的空白。”
据了解,目前“开启能源”面向全县规模猪场实行生猪排泄物定期收集、处理,年可收集猪粪18万吨,发电1600万度,生产固体商品有机肥2万吨,沼液浓缩肥1.5万吨。
生猪无害化处理的“集美模式”
对于“猪老板”们来说,除了排泄物的处理,最头疼的就是病死猪。但2014年之后,在龙游县很难在河里地里看到病死猪。原因是当地开发出了一套生猪保险模式,将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一举破解“老大难”问题。
在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与许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一样,这里采取了最新技术,全部转化为生物质炭进行资源化利用。与众不同的是其监管机制: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形成了养殖户、保险公司、处理中心、政府部门“四方共赢”。
据了解,一头生猪的保费是54元,财政补助85%,剩余农户自交,病死一头最高可获1200元赔款,而且理赔事宜和病死猪处理都不用养殖户费心,只需打一个电话,保险员和无公害处理工作人员就会一同上门,提供查勘理赔、病死猪收集、集中处理的“一条龙”服务。
除了打破常规,将保险与病死猪无公害处理无缝衔接,龙游此举的关键点还在于理赔标准的创新。过去,按照传统生猪保险条款,10公斤以下小猪不保,保大户而不保小户,且按一定比例免赔;现在,无论大猪小猪一律承保,大户小户都可投保,每次事故均可赔偿。并且,以“长度定损”替代“重量定损”,恰好防止了因病死猪被注水而导致的处理能耗增和骗保风险。
几年间,龙游生猪保险的做法推广至全国多个地方。而在“集美公司”内部,近些年,也在边运行、边总结、边提升,一方面,改进无害化处理工艺、收集车辆安装定位仪、收集人员配备行动记录仪和平板电脑;另一方面,收集数量纸质单据和电子订单同步确认,实现收集过程线上线下全程同步,全程监管。
朱珉告诉记者,接下来,在“四大模式”的基础上,龙游县将以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六化”为引领,持续深化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产业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