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外摆摊位:扩大就业面,激活微经济 时间:2020-06-01 来源:南京日报 5月以来,不少市民发现,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熙南里等闹市区出现了外摆集市,不仅有各类商品零售和轻餐小食,还有艺人展演、文创戏曲、多媒体互动等各种新型消费场景,夜间更显热闹。 不久前,我市发布了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计划。其中新消费之“新”,在于新模式、新场景、新时段。市城管局发布指导意见,允许有条件的商业街区设置临时外摆摊位,正是优化消费供给、推进新型消费的切实举措。实践证明,外摆小市集推出后反响热烈,有效激发了消费需求,提振了消费信心;同时畅通了经济社会循环,促进了企业复工和就业创业,充分体现出灵活开放、善治善为的治理思路。熙熙攘攘的外摆小市集,氤氲着城市烟火气,正成为城市经济复苏的生动注释。 提振消费的目的,不仅在于拉动宏观经济,更重要的是为居民就业提供支撑。外摆小市集的经营主体,大部分是小微企业、手工艺人及青年创业者。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然而问题在于,很多企业太过“微小”,够不到减税免房租等优惠政策。因此作为城市管理者,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统筹推进,把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也需多渠道、多措施维护消费市场,特别是要创造条件,为中小微企业营造放心经营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外摆小市集既是提质扩容新消费的积极探索,也是保民生、保就业的重要支点,起到了两端发力、以点筑面的多重效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有了就业,才能激活消费和内需;反过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才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短期看,允许外摆是应对疫情的临时之举;长期看,外摆小市集中涌现的新业态、新亮点,代表了街头商业和夜经济的潮流方向,即使疫情结束,也可以推动其常态化、大众化发展。当年,夫子庙夜市、马台街夜市的衰落,是因为业态杂乱低端,未能与时俱进。现在,新生的外摆市集在内容品质上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城市治理也应该更智慧、更灵活,使之契合城市规划建设,承载起城市文化和市井民俗。 闹市区的外摆小市集、街头巷尾的小微经济,都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让这些“毛细血管”畅通起来、活跃起来,给经营者足够的空间,给新经济新服务更多包容,城市经济才会有弹性和活力。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才能让人安居、乐业、尽享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