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财政部副部长: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时间:2018-07-30 来源:本站 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回应记者提问的“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财政部实施财政政策不够进取”时表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的两大支柱,需要协同前进。刘伟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聚焦减税降费,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稳定就业为重点,精准施策,提升效能,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政策协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祝宝良:地方债管理需要财政“开前门”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称,地方债管理现在仍存在“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中央加大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监管力度,基建投资短期内就大幅下滑,背后有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划分不清、政府债务与非政府债务难以区分等体制问题。地方债管理需要财政“开前门”,算好地方政府每年发债额度,让地方政府在合规的债务限额内发债,这个额度可能要比现在的地方债额度要大得多。 贾康:扩大内需须先扩大有效投资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7月21日表示,上半年中国GDP录得6.8%的增长凸显中国经济成长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未来政府需要将政策重点放在扩大内需、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和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等三个方面。贾康说,很多人强调扩大内需要以消费为重点,但必须强调的是,只有由投资和经济活力支撑起来的消费才是有可持续性的。因此,必须夯实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这样老百姓才会减少预防性储蓄,才会更积极地把当期收入、甚至储蓄用来消费。 王雍君:财政政策是否“积极”之争十分肤浅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日前公开撰文表示,近期再度升温的“积极”财政政策之争显露的肤浅和狭隘,极易将财政政策的论辩引向错误甚至危险的方向。中国真正需要的并非“积极”或“不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是瞄准可持续性、战略优先性和要素生产率的兼容性财政政策,部门间的是非之辩应服从于这一考量。他指出,中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政策运作,须致力于把首要的事情放首位。就宏观财政政策而言,首要的事情,莫过于将财政可持续性和目标一致性筹划,取代围绕“积极”应对总需求的筹划。 姜超:别老想放水 真的该减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日前撰文指出,到目前为止央行层面的政策值得肯定,货币定向宽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是并未直接降息刺激经济。但真正该做的绝非央行放水、放松监管,因为影子银行失控、货币超发其实是我们目前所有痛苦的根源,真正该做的应该是财政减税,而且是大力度、真心实意的减税。减税的标志至少应该是明显的税率大幅下降,或者是税收增速的大幅下降。减税的好处有很多,可以直接减轻居民和企业的负担、而放水举债其实是加重了实体的长期负担,减税也可以稳定经济增长。 郭磊:房地产和金融杠杆不放“放水”就不必担心 最近央行的一系列行动让市场担心是新一轮“放水”的开始。对此,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撰文指出,地产不放、金融杠杆不放,就不会完全类似2015年。他指出,第一,这一轮没有放开地产,而且估计也不会放开,直至长效机制形成。估计2019年棚改及其货币化可能会有收缩;作为财税体系改革重头戏之一,房产税草案明年也有出台可能。第二,这一轮仍处于金融政策调整的大环境下,金融杠杆不太可能上升。2015年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加杠杆有过度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