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综合财经

能源局:国内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制造能力

时间:2017-11-01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朱马烈】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核电司副司长秦志军介绍核电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时表示,关键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


  秦志军介绍,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核电发展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依托国外技术到拥有自主技术,在研发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行维护等各方面能力均大幅提升,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核电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了核电技术及装备“走出去”的实力,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


  秦志军表示,目前,大陆地区在运核电机组共37台,356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共19台,2187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居世界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核能发电量182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同比增长约21.37%。与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少燃烧570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9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5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42万吨。我国核电运行安全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非常良好的运行记录,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秦志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核电作为高技术战略型产业,其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重视。2006年,国务院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旨在标准世界核电技术前沿,突击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为建设核电强国提供支撑。2008年,国务院批准了核电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专项实施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的指导下,通过行业有关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980项,申请知识产权3000余项,编制各类标准887份,培养41个创新团队和各类科技人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领军人物。截止到目前,核电专项已立项课题201项,核定中央财政经费130.33亿元。在专项支持和带动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实现了一次大跨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自主攻克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们的核电科研队伍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华龙一号的设计中,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通过示范工程牵引,攻克了一系列技术、设备难题,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二是在关键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注入强劲动力。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电机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这些成果的取得,显著地推动了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使我国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三是在基础材料研制方面实现了补短板,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支撑。超大型锻件、690合金管、压力容器密封件、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高温堆燃料元件已经产业化生产;核级焊材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建成了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板、棒、带材的完整生产线,为后续核电项目的自主化燃料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核电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夯实基础。专项充分发挥各大核电集团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在反应堆堆芯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严重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核电站关键材料性能研究等共性技术方面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建设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为我国新型核电机型设计、持续提升核电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


  秦志军强调,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核电重大专项的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目前,世界范围的核电发展正处于技术升级换代期、产业格局调整期、发展重心转移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在能源领域要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必将发挥积极作用。未来10—15年仍然可能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打好核电专项实施攻坚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使核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