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全球鱼类消费水平创纪录 时间:2016-07-1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指出,全球野生渔业资源并未得到改善。
本报讯全世界如今正在吃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鱼,其中不仅包括野生捕获的鱼类,还有人工养殖的鱼类。近几十年来,全球对渔业及水产养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信息源自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每两年发布一次的大型拖网数据。
这份名为《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sofia)的报告于7月7日发布,从中不难看出鱼类生产和消费水平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养殖渔业所驱动的。
这份报告同时显示,2014年是全球养殖渔业消费总量首次超过野生捕捞鱼类消费总量的年份。在那一年,全球人均消费鱼肉20.1公斤,而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一数字为9.9公斤。
报告同时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养殖的虾、软体动物和海藻的产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下属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与资源部门负责人manuelbarange强调,如今使用的水产养殖物种中,有50%并不需要非常积极地喂养。通常用于水产养殖喂养的“鱼粉”大多数是由野生捕获的动物制成的,这是一种浪费且效率很低的做法。
然而《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指出,野生鱼类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该报告强调:“尽管一些地区进步显著,但全世界海洋鱼类资源的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曾于1974年评估认为,全球90%的商业野生鱼类资源处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上。然而到2013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8.6%。
barange表示,过度捕捞的增速似乎正在放缓,但他强调:“《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2016年报告所透露的信息表明,我们正在捕捞的全世界鱼类资源中,有31%是无法维持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数字一直在增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barange指出,关于全世界每年被上百万条渔船拖上岸的鱼类数量还有其他一些评估结果,但《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依然是学术研究首选的文献。
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按水域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约有2万多种,估计可捕量0.7亿~1.15亿吨。海洋渔业资源(不包括南极磷虾)蕴藏量估计达10亿~20亿吨。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中,70%直接供应人们食用,如鲜品、冻品、罐藏以及盐渍、干制等加工品;30%加工成饲料鱼粉、工业鱼油、药用鱼肝油等综合利用产品。
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上可分为利用枯竭,即在相当长时期内资源量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过度利用,即资源已衰退,但只要采取保护措施,尚能恢复;充分利用,即能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保持最适持续产量;未充分利用,即资源利用尚有潜力。
通常所说的维持再生产能力是指维持经济水生生物基本的生态过程、生命维持系统和遗传的多样性,其目的是为保证人类对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最大限度的持续利用,使天然水域能为人类长久地提供大量的经济水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