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综合财经

人民币金融品属性加强 首季结售汇顺差1592亿美元

时间:2014-04-2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市场主体购汇意愿逐月增强,而结汇意愿持续回落,外汇市场供需情况持续改善。”4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向媒体通报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时表示。

  这是在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市场主体作出的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也直接反映在一季度的外汇收支数据中。月度结售汇数据显示,银行结售汇顺差逐月下降,不过整个一季度累计结售汇顺差仍然获得1592亿美元,一季度资本继续呈净流入态势。

  人民币金融品属性加强

  今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已经累计贬值3.3%,是自人民币2005年汇改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贬值幅度最大的一次。市场也据此作出了适应性调整,包括企业结汇意愿的明显下行。

  但管涛认为,人民币当前走势是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表现,且相较于其他国家货币波幅仍然比较小。在随着国际收支趋向均衡,人民币汇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3月末,我们监测到境内外期权市场反映的人民币汇率的隐含波动率上升到2.5%,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货币的汇率平均波动率在9%以上。”管涛称,“波动较小,不需要过度解读。”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加上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净流入合计283亿美元,同比下降41%,而同期银行结售汇的顺差同比增长57%,这说明实体经济活动引起的顺差减少,反映了企业顺周期财务运作加大了套利资金流入的压力。

  管涛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就不能简单从商品供求关系来看。越来越像股票和债券这种资产价格变化,一些心理预期、价格重估等非流量、非交易因素都可能对汇率水平产生影响。现在市场供求是影响汇率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管涛在回答《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央行有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一就是要淡出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式干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完善金融市场 体系的重要内容。

  根据外汇局的统计,人民币汇率产品正在不断丰富。2013年,银行对客户的各类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交易量相当于2006年的17.4倍,占整个外汇市场成交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3%提高到2013年的19%。

  而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企业避险套保需求的增强,人民币外汇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一季度结售汇顺差1592亿美元

  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9737亿元人民币(等值1592亿美元),其中银行累计结汇31611亿元人民币(等值5168亿美元),累计售汇21874亿元人民币(等值3575亿美元)。

  从月度结售汇数据来看,银行结售汇顺差逐月下行,显示企业客户即期结汇意愿持续下降而购汇意愿不断增强。1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733亿美元;2月份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降至457亿美元,3月份进一步回落至402亿美元。

  另外反映零售市场外汇供求的银行结售汇顺差与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变动合计额也与结售汇顺差变化同向变化;2月份上述合计额545亿美元,比1月份下降了32%,3月份进一步回落至307亿美元,环比下降了44%。

  管涛认为,上述数据反映出市场上外汇供需情况正在持续改善。

  外汇局数据显示,3月份是企业结汇意愿明显发生转折的月份。

  1~2月份,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累计达481亿美元,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增加152亿美元;但3月份,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27亿美元,较前两个月的平均水平下降89%,当月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下降95亿美元,这进一步推动了银行增补外汇头寸。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比较正常,2月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降低了客户的结汇意愿,而结汇意愿的持续降低又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持续贬值。”

  对于后市的跨境资本状况,管涛认为,今后的资本跨境流入将维持双向振荡的基本态势。而这会对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央行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渐淡化。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