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综合财经

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尚未批准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时间:2014-03-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转基因之争愈演愈烈。转基因技术诞生至今30年,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一新技术?转基因在中国的研究及产业化情况究竟如何?

  在全国人大浙江省代表团的驻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评估组副组长陈剑平接受了《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等媒体的专访。他向记者细数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农产品的审批、产业化等话题。

  记者:社会舆论对于转基因的争论特别多。作为一种新技术,是否已经足够成熟让人们放心食用?

  陈剑平:转基因技术的确是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而转基因产品要产业化则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科学论证,做到成熟、安全。

  现在,国内已经产业化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抗虫棉,这类品种肯定是成熟的,而且已经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研究采取积极的态度,但对转基因产业化非常慎重。在我国所有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可以说对转基因研究的管理是最严格的。转基因研究必须在指定的地点和环境里开展,即便是一株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都必须得到农业部的批准。

  记者:曾经有媒体报道,部分省份出现过转基因大米销入超市,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对此你怎么看?

  陈剑平: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首先应该判断这种大米进入超市是否经过国家批准,如果没有,就是违法。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没有经过国家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即便是安全的,也是违法行为。我国政府至今尚没有批准过任何转基因大米上市。

  记者:很多人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着严苛的要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剑平:这是应该的,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我们应该要求转基因产品是非常安全的,但并不要求它比普通产品更安全。目前农业部批准的、已经进入产业化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

  由于转基因产品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又是一个新生事物,公众尚不能科学认识,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媒体和转基因研究的专家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致于因为认知的缺乏而产生恐慌心理。

  记者: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市面上出售转基因大豆油。然而我们国家仍然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吗?也就是说,这部分转基因大豆油的原料全部是进口的吗?

  陈剑平:目前,我国80%以上的大豆都是进口的,国内生产仅有20%。原因在于国内耕地有限。在东北,玉米和大豆“争地”,大豆效益不如玉米,逐渐“让位”。其次,国外大豆在价格和质量上都有优势,因此我们选择了进口大豆,其中部分是转基因大豆。我们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大豆油,都是由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我国农业部至今尚未批准国产的转基因大豆产业化。

  记者:众所周知,欧盟是禁止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在我们理解,欧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最为严苛。

  陈剑平:在公众观念里,欧盟国家比较抵触转基因产品。但事实上,欧盟也有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不仅进口转基因产品,而且自己也种植转基因品种。

  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反对转基因的欧盟国家,主要的顾虑并非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而是担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会改变自然界亿万年所形成的植物纯度。

  记者:中国为什么要致力于发展转基因技术呢?

  陈剑平:我国要发展转基因技术,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一是人多地少的国情,需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国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却一直在增长,在现有的农业技术下,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要有大幅度提高,已显得十分困难,并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粮食缺口会达到8000万吨以上。所以,我们需要发展转基因等高新技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二是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的发展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目前,我国在这个研究领域与世界同步,抢占世界高新技术的制高点,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记者:对崔永元自费赴日美调查转基因产品,你怎么看?

  陈剑平:我听说了这一件事。不管调查结果如何,我认为他这种调查取证的精神是可取的。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转基因,只要能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都应该受到欢迎。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