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周小川再谈“影子银行”:近期增长较快实行有效监管 时间:2014-02-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中国“影子银行”总体规模不大,但近期增长较快,我们正谨慎应对。 在近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周小川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参照和学习国际经验教训,对“影子银行”实行有效监管。 这是进入2014年以来,周小川第一次就“影子银行”问题公开发表观点;也是自去年底“影子银行”监管新规下发以来,“一行三会”主要负责人首次对“影子银行”的发展形势作出公开判断。 在一年多以前,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期间,周小川曾对媒体表示,中国也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会有“影子银行”,但是中国“影子银行”的性质和规模实际上要比本次金融危机中在发达国家中所暴露出来的“影子银行”的业务,从规模到问题来讲都要小得多。 在中国,“影子银行”普遍被认为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 事实上,由于测算口径不统一,“影子银行”规模到底多大尚无共识。但各界对于最近几年中国“影子银行”正快速增长的判断,却高度统一。 “过去几年非银行融资(或所谓的“影子银行”)规模快速膨胀。”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估算,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非银行融资总值(部分领域可能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达到了3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0%),而2010年则为18.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6%)。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3》,采用最窄口径,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达到14.6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20.5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确有必要,特别信托产品今年以来频频爆出兑付危机,已凸显了信托产品风险的积聚。 在前述G20会议上,周小川还称,我国当前债务占GDP比例上升,已经引起政府重视。家庭负债不高,公司债务偏高,高储蓄可能通过商业银行渠道拉动信贷增长和债务上升。中国政府将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但这将是长期工作。 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形成这些债务,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之外,“影子银行”是一个主要的融资渠道。 谈到宏观经济时,周小川称,2013年中国经常账户占GDP比例下降至2.1%,表明再平衡调整继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将致力于平衡GDP增长、结构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7%至8%的增长速度不仅适合于中国,也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使全球环境更可持续。 对于2014年货币政策工作,此前央行已经定下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根据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的预测,2014年新增贷款约会在9.8万亿至10万亿之间;社会融资规模则将为19万亿至19.6万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