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央行:需容忍合理利率波动 引导资源配置 时间:2014-02-1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春节前,央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对于后续的货币政策预期,市场出现一定分歧。因此,节后央行的2013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以下简称四季度报告)也较受关注。在2月8日央行发布的上述报告中称,下一阶段,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 上述表述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基本一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去年大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和其他政策部门可能都觉得没有问题,也就是 “中性、不放水”。节前流动性释放不意味着央行政策转向,节后流动性仍然维持紧平衡。“如果要让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敏感,紧平衡是央行一直希望出现的情况,不会让它轻易失去。” 四季度报告也明确表示,需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动,由此起到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主体行为的作用。 货币政策强调“协同性”/ 央行三季度报告与此次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的表述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地方有变化,比如增加了调控的“协同性”。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这可能指央行和其他部门的协同性,包括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甚至包括监管。 央行此次还增加了与改革相关的内容,央行称“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重视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扩大消费者主权的角度继续深化改革,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季度报告中货币政策工具段落的表述与三季度报告基本一致。只是四季度强调了 “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更加重要”。另外,将三季度报告的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改为“合理增长”。 鲁政委表示,今年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有完善的地方,比如是否可以在让利率波动上限不至于像去年那么高的情况下,达到所希望的效果。今年市场揣测的通过SLF(常备借贷便利工具)等工具建立“利率走廊”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 赵庆明也赞同央行节后将收回流动性的分析,不过,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仍然实施稳健的政策,很多人认为会偏紧一点。我不认为这样,今年还会预调微调,不能单纯理解为相对从紧。” 利率市场化方面,央行称,“继续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和交易,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进一步明确国开行战略定位/ 鲁政委认为四季度报告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一个是在债券方面,央行称,“提高债券市场信息披露标准,强化市场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提高市场运行透明度。”这在三季度报告中是没有的。 对此,鲁政委分析,这句话与资本市场“注册制”的含义一致,即在信息披露充分完整的情况下,让投资者自己判断投资价值。此前,中国债券市场一直没有违约,将来,如果信息披露没有问题,投资者可能自己要承担责任。或许2014年不一定能达到,但很有可能在发债公司的信息披露上要求更高,主要是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 另一个是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央行称,“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继续深化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妥善解决债券信用、资金来源等问题。”而三季度报告只是简单提到“继续深化开发银行改革”。 鲁政委称,关于国开行的表述,以前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多次有“商业化改革”的字眼,而国开行是目前最大的基础设施贷款行。虽然国开债在2013年仍然被银监会明确为视同金融债,但去年市场利率飙升期间,国开债信用利差已经与其他政策性金融债拉开了差距,紧追普通商业银行信用利差。 剖析流动性问题原因/ 央行还在上述报告中通过专栏解释了去年流动性问题和利率波动的原因。 央行认为,市场利率变化加大,也与流动性总闸门调节作用增强的大背景有关。货币政策对货币信贷的引导和调节是常态,之所以2013年以来会更多集中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上,则与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加快有关。 央行称,不少人困惑于为什么在广义货币M2数量庞大的同时,市场上会感到所谓“钱紧”。实际上,银行的资产扩张以及表外的诸多金融产品创新,都直接或间接需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础货币)的支持。 各类融资活动越活跃,就越是会消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对流动性(基础货币)的需求上升。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复杂化,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变化更为敏感。 而当流动性这个闸门开始对融资过快扩张起调节和制约作用时,就会以作为流动性价格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表现出来,数量和价格的联动趋于上升。这意味着市场利率对于经济形势和供求变化的反应会较以往更加充分,需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动,由此起到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主体行为的作用。 对此,鲁政委认为,央行此次对流动性问题的分析更加客观,不仅仅只是强调商业银行的问题,而是客观剖析了目前影响流动性的整个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