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地方GDP之和再超全国:注水重复统计待破解 时间:2014-01-2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1985年国家和地方分别核算GDP(国内生产总值)后,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总量,2013年亦不例外。 据媒体报道,在还有三个省份数据尚未出炉的情况下,地方省份GDP总量(估算约58.9423万亿元)已超出全国GDP 2万亿元。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全国GDP为56.8845万亿元(初步核算值)。 国家统计局一位高层官员曾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不排除地方数据造假可能。此外,这还与企业产值重复计算、数据来源不同等因素相关。 地方如何注水GDP 广东省地方一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地方政府注水GDP必须通过企业。 “有些政府动员企业夸大业绩,但如果企业坚持统计法不愿意做,地方政府GDP也注不了水。”上述人士称,一些县城动员当地统计局和其他部门来与企业沟通,虚报数据。 除了让企业自行夸大数据、拔高GDP总量外,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亲自操刀,代替企业填报数据。 国家统计局去年6月披露了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该镇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都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在办公室编造出来的,然后以企业名义采用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将虚假数据填入企业调查表并上报。这导致当地工业统计数据至少有近63亿元的水分。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关领导在知道数据造假的情况下,并未予以制止。而这背后是GDP指挥棒在起作用,GDP高低往往与官员升迁息息相关。 “虽说现在对干部考核淡化GDP考核指标,但GDP考核这个指挥棒还没有真正转过来。虽然不再唯GDP马首是瞻,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首提GDP,还有各种地方GDP排名,所以各地对这个指标还是很看重。”上述广东省人士称。 某省财政厅人士也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一些县市出于GDP考核压力,害怕自己的数据比兄弟县市低,相互商量,最后出现几个地方的GDP相同的奇葩现象。 重复统计难题 前述国家统计局高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地方GDP统计之和高于全国总量与各省份对企业产值重复计算有关,也与地方和中央计算GDP数据来源不同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跨地区经营的时候,特别是大公司跨地区经营很普遍。”他分析说,GDP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参数,关乎地区考核政绩,但是同时,也不排除追求增长目标、追求数据。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跨地区经营的统计问题,比如一家企业的子公司在贵州,总公司在上海,上海不愿意丢GDP,贵州也不愿意丢GDP,就有可能存在重复统计。 此外,GDP衡量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通过进出口相抵后的净额计入GDP,比较容易统计。而国内地区之间没有海关,货物的进出很容易产生重复统计。 该官员认为,各个地区计算GDP的资料来源和全国的统计会有一些不同,比如各个地区抓服务业的时候,会把服务业统计得更充分,但是全国可能有一些不是很完善的地方,包括制度不完善、资料来源不完全统一,很可能带来地区之间的差别。 如何解决数据造假?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将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统计系统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采取了若干重要的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企业数据实施联网直报。通过联网直报平台月度向国家统计系统报告数据的有近90万户企业,他们通过互联网向国家统计局直接报告企业的原始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企业历史数据的可比性、个体数据和行业数据的可比性等,判断它报送的数据是否真实。”马建堂说。 马建堂称,经过核实以后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报到国家统计局以后,国家统计局还要采用一些科学方法,根据一系列其他指标,比如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铁路货运量、税收等数据进行评估。所以,经过原始数据的核实和宏观数据的评估,一些个例不会对宏观数据产生影响。 马建堂表示,第三方面的重要举措就是加大案件的查处以及曝光力度。2012年,国家统计局曾相继曝光了重庆永川、山西河津、甘肃玉门三起数据造假案件。去年夏天,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对群众举报的广东中山市横栏镇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等问题进行了核查并通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基于统计科学性和地方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建议取消地方政府GDP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