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综合财经

外资中国期待“对外投资驱动”元年

时间:2014-01-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商务部昨日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对外经济结构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临界点——投资将取代外贸,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新生机。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决策层和企业界需要思索,如何最大程度地抓住时代机遇,让中国企业顺利地“走出去”。

  对外投资渐成主题

  昨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12月及全年的贸易、利用外资及对外投资等主要数据。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对外投资显著增长,追近了利用外资金额。这也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实业资本净流出时代。

  从趋势来看,不论是中国的外贸还是吸引外资,都已经进入中低增速区间,不仅无法再现过去10%~20%的增速,2015年进一步放缓也在意料之中。

  外贸方面,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预测得到认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经过推算,认为这是可能的。早在1月8日,本报根据去年前11个月的数据,并按照WTO所采纳的国际贸易统计口径推算得出郑跃声的结论,并指出美国2013年全年贸易总值保持世界第一已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真正引人注目的亮点发生在对外投资领域,2013年,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而同一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1175.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对外直接投资仅比实际使用外资少了274.16亿美元。

  对比近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资本流出追近流入已成趋势。据UNCTAD统计,2009~2012年,中国FDI流入量分别为950亿美元、1057.4亿美元、1240亿美元和1210亿美元,流出量则分别为480亿美元、680亿美元、651亿和840亿美元。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最近五年,中国已经进入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期。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18:1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2:1。随着对外投资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将比预期更早达到1:1。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此前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对外投资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对中国而言,继续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中国的“走出去”要从目前的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向内需驱动、外贸结合对外投资的“外在型经济”转型。

  从国际经济趋势来说,外贸领域的重要性也已开始让位于投资领域。因为随着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普遍实施以及多年实践经验,贸易领域的壁垒已经被商家用各种巧妙的方式规避,国际贸易领域总体金额上升空间短期内依然有限。另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相继开启。其中,中美之间就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BIT)已经实质性地开启,现已进入文本谈判。以往,国际投资领域规则分散,不够明确。由于中美分别是投资和贸易领域金额第一、第二大国家,因此,中美的谈判文本,对于全球投资领域的规则重构,也将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走出去”志在高端 能源仍主导

  查看最新对外投资数据,中国对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国家的投资增长率引人注目。尤其是俄罗斯,达到了惊人的518.2%年度增速。

  近年来,中俄双方能源合作不断加强,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新能源、能源勘探、能源开发、能源精加工和销售等领域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2008年7月,中俄能源谈判机制正式启动。之后,两国能源合作正逐步由协议状态向全面实施状态迈进。尤其是作为中俄两国目前最大的双边项目,中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后如期竣工,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迈入一个新时代。

  对日贸易和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此前都回应说,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暗示双边政治摩擦影响了经贸往来。

  2013年,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达到654.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2.6%,同比增长9.1%。除对中国香港、欧盟和日本的投资分别下降6%、13.6%和23.5%外,对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东盟的投资额分别为40.8亿美元、42.3亿美元、39.4亿美元和57.4亿美元,分别实现了518.2%、125%、82.4%、29.9%的高速增长。

  去美欧市场投资,虽然金额也有大幅上升,但实质性的成功案例还是偏少。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研究部总监彭亚利对本报指出,从他接触客户的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希望能够转型升级,获取技术品牌,是目前去美欧市场投资的最大动力,也是数据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是去收一些技术,或者是一些制造型企业含技术的,尤其是去欧美特别是德国。最近我印象中起码有两个企业在德国完成了收购,是那种大型机器。”他说。

  而对于中国投资者传统上偏好的能源资源领域,现在也出现了收购美欧企业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所有权的趋势。

  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主席冯育勤建议,有意向去欧美投资收购的中国企业,最终要做好企业,最需要的是合作双赢的态度,而不仅仅是充裕的资金。

  资本流入趋于均衡

  在对外投资走强的同时,吸引外资也呈现更加均衡的态势。服务业和中西部的吸引外资潜力,将在未来几年显现。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占比过半。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15%,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52.3%,首次占比过半。其中社会福利保障业、电气机械修理业、娱乐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68.63%、308.8%和117.42%。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5.55亿美元,同比下降6.78%,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38.7%。

  过去一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中,中西部地区占比首次超过20%。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8.79%;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6.96%;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68.78亿美元,同比增长4.72%。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东、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78.45%、14.7%和6.85%。

  在国别领域,随着美欧经济已经较为明确地走向了复苏的轨迹,预计下一年来自这些传统发达经济体的投资会进一步回升。本年度的回升已经较为明显。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13%;欧盟28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7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07%。这已经大大扭转了此前的颓势。例如在2011年,金融危机还未消散,欧债危机刚刚开启之时,从当年4月开始,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开始出现20%左右的下滑;而欧盟27国则从当年5月开始,对华投资从之前的同比增幅20%以上,迅速放缓至个位数的增长。

  中国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进程,常年落后于制造业领域,也是承受国际压力较大的部分。或者也可以相当大程度上解释民众集中抱怨的领域:教育、医疗、金融。但开放的过程,也必然充满了部门间的博弈与利益角逐。

  2011年,进入服务业的FDI曾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在服务业中,房地产、贸易和商业服务一直是吸引外资的重要行业。詹晓宁指出,随着中国继续开放金融市场 ,外国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和内生增长扩大市场份额,流入中国金融业的FDI有望增长。

  UNCTAD官员梁国勇建议说,应当把这个趋势看做中国经济转型的拐点,应该把吸收服务业外资的政策纳入到中国整体服务业大政策的框架中,以研发、品牌管理及总部经济来支持服务产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外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其他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也有类似趋势。”他说。

  沈丹阳昨日表示,三中全会《决定》对扩大市场准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主动开放的有金融、教育、文化等十个服务行业和一般制造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结合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开放领域和改革目标,找准需要优先解决的瓶颈问题,比如研究放宽外资在股权比例、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方面的限制。

  “属于要‘放开’的,不仅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而且要借鉴试点开放的经验,进一步解决这些领域对外开放的核心问题,使相关领域外资不仅进得来,更落得了地,扎得了根,成长得起来。”他说。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