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自贸区跨境资金管理创新可期 或推动总部经济升级 时间:2013-11-04 来源:腾讯财经 上海市浦东新区集聚的20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级,从偏于行政职能的区域性中心转向资金管理中心,自贸区成为倍受期待的政策窗口。 近日召开的2013年陆家嘴现金管理论坛上,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助理兼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周和华表示,在自贸区内,可以把企业的海外投资账户、债券增值账户、贷款账户和自贸区的专户打通,有利于企业在整个跨境资金池的使用中节约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自贸区成立后,对跨境资金池而言,技术上更简单,效率更高,更节约资金成本,”他说。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促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或全球性资金管理中心。不过目前外管局、央行相关细则尚未出台。 上述试点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2年首次推出,符合条件企业的企业获批后可以开展。2013年5月试点规模扩容,试点企业从先前的13家扩大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32家。 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管理,意味着获批企业在集团内部可以实现外币“资金池”,打破外汇资金结算单笔单报的局面,变为额度管理。企业外债及放款额度可集中供总部或者财务公司统一调配,在获批额度内进行双向阀门的总量控制。没有获批的公司的境内外境外放款需求通过外保内贷、内保外贷、外汇委托贷款等方式实现,便利化程度低,也需要支付较大成本。 渣打银行林远栋称,随着经济发展,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动力,而中国是其中最大的进出口系统,人民币国际化让设立亚洲区域资金管理中心成为重要的课题。大型跨国企业通常采用美元的交易,为低成本提高效益,倾向于全球集中的方法,统一管理。 花旗银行行长裴亦根认为,资金管理中心将是真正意义上的境外资金管理。实现集团现金管理一体化,不仅是剩余资金的归集,还要和集团的商务、日常贸易结合,通过资金集中收付汇、轧差净额结算等技术手段便利资金流动。 自贸区总体方案在金融改革方面提出了四个方向,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在此框架下,花旗银行预期自贸区可能有多种形式的创新,包括简化创新跨境外币支付方式,多币种名义现金池、更丰富的人民币项下跨境收付方式、鼓励创新、电子化的人民币跨境产品等。 圆石金融研究院院长沈颐辰指出,企业当今正在回归到经营的本源,不仅在研究精益生产、流程改善,也在对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全链条的战略性资金管理进行精细化的改造。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等诸多综合因素,将营造一个更加良性和可持续的营商环境,产业链的综合生态必将得到改善。 “这就要求银行不仅追求规模,更要潜心研究产品、研究服务,并构建具有高度咨询能力的营销服务团队,积极拓展与其他金融体系及第三方的合作界面,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建立差异化之路。”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