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多省经济增速低于年初目标 各地提出决战四季度 时间:2013-10-1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3年已经进入第四季度,尽管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还没有出炉,但是一些迹象显示,今年三季度形势有所好转,在此前经济增速落后于目标的情况下,四季度就尤为关键,各地提出决战四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增速低于年初目标 今年的经济形势在去年年末就预计到其艰巨复杂,各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多都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比如,去年增速排名全国前两位的天津和重庆,分别增长了13.8%和13.6%,而今年确定的目标就降为增长12%和12%左右,只有贵州调高了目标,去年GDP增长13.6%,今年目标增长14%。 不过,今年的经济增速下滑比较大,贵州上半年增长了12.5%,离年初的目标较远。而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除了云南省外,前几年“高歌猛进”的中西部省份大多下滑了1~2个百分点,而吉林的增速下跌幅度最大,下降了3个百分点。 7月之后,中央尤其是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稳增长措施。比如,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就迅速出台了下半年抓投资稳增长八条措施、工业经济稳增长八条措施和促进消费八条措施。陕西省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表示,中央和地方这些措施对经济回暖起到一定拉动作用。 以陕西为例,7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而8月达到14.7%。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7月加快了0.2个百分点。张宝通介绍说,8月份,陕西工业增长速度排名全国第一,煤炭行业也在逐步好转,煤炭完全取决于全国形势,也说明经济形势逐步回暖。 张宝通表示,目前的数据来看,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有所好转,按照这个趋势,四季度会比三季度好一些。然而,他也称,“今年全国形势不太好,出乎各省预料,多数省份的目标难以实现。”比如,“陕西今年年初确定的目标是增长12.5%,上半年只增长了11%,今年目标未必实现得了。” 另外一个经济大省四川省也面临这样的情况,今年确定的增长目标为11%,上半年只增长了10.1%。本报记者梳理上半年数据来看,全国至少有18个省份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年目标,最高有相差3个百分点的。 张宝通表示,地方增长目标与全国的目标不一样,国家的目标是调控目标,以前每年定的是8%,但是实际上都是两位数增长,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把调控目标变成了真实目标,而各省定的目标是实实在在的目标,是奋斗的目标。 他认为,第三季度经济形势触底回暖,但是四季度不会像2009年那样反弹,而是很缓的回升。“今年全年的形势应该是六七月份最低,四季度可能会和一季度差不多,对于目标任务的完成,四季度是决定性的,是关键。” 回暖提升有限 在经济形势最为困难的年中,各地已经把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凸显出来。随着三季度形势的好转,各地更是打响四季度的决战。 隶属于四川省发改委的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在年中时发布的报告预测,四川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10.4%左右。报告建议“应锁定全年11%的增长目标,通过释放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和缩小区域差距,保持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0月9日,天津市委常委会听取全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要求高水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圆满收官。他在9月29日还召开了座谈会分析总结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四季度重点工作。 9月24日,贵州省省长陈敏尔主持召开贵州省十二届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针对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陈敏尔强调,决战四季度,大干100天,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10月8日在徐州主持召开苏北片经济工作座谈会时也指出,“准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认清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坚持稳中求进,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一年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年中的“双过半”,一个年关,这两个节点都要冲一下。而四季度往往是大会战,很关键。一季度因为节庆等因素往往是滑坡,四季度是发力的最好时机,而且政府和企业余下的预算资金已经明确,没花的都会投下去,四季度对全年起到拉升作用。 李勇表示,从自己最近对重庆和贵州一些工业园区的摸底来看,上的大项目也比较多,今年四季度经济会回暖提升。但是,他对四季度形势还是保持审慎乐观。张宝通也表示,经济形势的回暖很有限。中央出台的修建铁路、建设保障房等措施对触底回暖有一定作用,也很有限。 年中时,各地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都把扩投资、保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手段。“工业是增长最大的一块,大项目落户就能产生作用。”李勇介绍说,“去年贵州毕节才修建的厂房,现在已经有70%住满,政府正在督促企业快速达产,现在地方政府一般都要求企业缩短达产期。” 日前,陕西省工信厅召开全省工业运行形势研讨会,研究四季度稳增长工作。四季度该省工业增长目标是“保13%争14%,力争完成全年任务”。 9月29日,四川省经信委召开2013年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李曙光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十分复杂严峻,要认真梳理稳增长的政策落实情况,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