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上百吨玉米没出售就被大雪掩埋,农牧民的损失该咋办? 时间:2021-11-1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1月5日到8日,内蒙古通辽市经历了一场特大暴雪。连日来,通辽抗灾救灾工作当中抢通道路、恢复城市运行两大任务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但农牧业面临灾情,形势依然严峻,救灾任务也十分紧迫和繁重。 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堆放在地上晾晒的老玉米被俗称为“地趴粮”。这场有气象记录以来遭遇的最强暴风雪,把通辽农牧民的“地趴粮”压得严严实实,也给部分牧区覆盖了一望无垠的“座冬雪”。当地相关部门和农牧民正在自救,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 暴雪让农牧民“地趴粮”受损 专家查看情况后带来指导方案 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雪,让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农牧民张伟旭感到“措手不及”,几天前刚秋收的近3万斤的玉米还没来得及出售,就被大雪掩埋了。“这一年的苞米全在这儿,再不清理就都捂了,那就更都得扔了。一个人力量终究有限,左邻右舍互相帮帮忙,抓紧先把这点儿收成给整出来,不能让损失越来越大。” 在这场特大暴雪中,张伟旭家住的库伦旗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辽市气象台台长马殿博介绍,这次从单日的降雪量上来看,中部、南部的6个旗县都有部分乡镇达到了特大暴雪以上的级别。而国家站点最大累计降雪量出现在库伦站,为87.8毫米;库伦站积雪深度观测是最高的,达到68厘米。 张伟旭和乡亲们“与时间赛跑”的考虑并不是没有来由。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党组书记张建华表示,随着气温升高,再融化一部分雪,渗到玉米里,会增加玉米霉变风险,造成老百姓将来粮食出售有难度,自己留做饲料对牲畜也有风险。 强降雪过后,这几天库伦旗的气温明显回升,白天气温在零上,积雪融化,夜晚融化的积雪又会结冻成冰,“雪口抢粮”正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当地农牧局专家到乡亲们的院子里查看情况后,马上为他们带来了指导方案。 通辽市库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伟春建议,在大堆顶上先人工掏洞或者用挖掘机挖出通底的洞来,多挖几个孔,当作通风井、散热井进行散热。在这项工作做好的情况下,如果周边场地允许,尽量把大堆摊薄。有小铲车的,一趟一趟倒垛,有利于玉米堆迅速散热。 农牧民着急卖粮 粮食企业收粮标准比原来降低 在这次暴雪过程中,大部分农户的玉米都在庭院里“地趴式”状态存放。今年库伦旗玉米自上市以来,价格较为平稳,库伦旗发改委呼吁农牧民根据自家存储条件及市场行情自主选择适时售粮,也可联系就近粮食购销企业或产后服务中心代清理、干燥、存储、加工、销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记者联系到库伦旗一家能提供粮食处理和出售服务的粮食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天打电话咨询收粮的农牧民很多,但收粮工作开展得并不十分顺利。 “老百姓急着想卖粮,但是车下不去,乡间的小路还有没通开的,老百姓的粮食出不来,一部分靠公路边的可以出来,政府还在清理里面。另外这两天天气太好,白天打不了粮,铲车铲不了,粮食底下和泥了。粮食都冒热气,马上就发霉了,老百姓都在倒垛,但倒不过来,因为今年丰收了,平常户都是50吨左右,现在一般户都是在140到150吨,面积一大,家里园子是有限的,怎么倒也放不开。”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雪灾后,他们收粮的标准比原先降低了,超出标准的粮食里的水分,会通过清理、干燥来解决。而不同于平时企业代老百姓卖粮食,现在他们还要帮助老百姓“分担”一部分灾情带来的影响。 “粮食玉米的水分达到30%,我们原定是拒收的,现在大部分玉米都在32%左右。唯一处理的办法就是用烘干机把转速放慢,慢慢烘干,工作量相当大,但是如果我们不收,老百姓的粮食放在家里就是扔。” “座冬雪”考验严峻 给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地趴粮”仍在抢救,而经历了极端降雪后的牧区、半农牧区则将经历更严峻的“座冬雪”考验。 通辽市气象台台长马殿博分析,“座冬雪”就是在某一个区域出现比较大量级的降雪之后,未来一整个冬天这些降雪都不能通过蒸发或者升华的方式消散的一种现象。“比如草原、山地、林地这些区域,因为没有及时的人工清雪措施,而且积雪本身是白色的,对于太阳辐射吸收是很弱的,基本都是以反射为主,所以想要融化非常困难。很有可能这次特大暴雪过程过去之后,在部分地区的草原、林地、山地位置形成‘座冬雪’。” 连日来的暴雪给当地牧民带来了各类直接经济损失。通辽市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召日格嘎查牧民赵玉清家中养了四十多头牛,暴雪中,他的一头小牛犊没能撑过骤降的低温。尽管村里组织“自救”工作非常及时,但他家中三十多米长的牛棚,彩钢瓦的棚顶还是受损了三分之二。 暴雪考验的不仅是棚顶,还有饲草料的储备和供应,这对牧民的影响更为持久。 赵玉清说,今年雪来得早,地里的秸秆都没打捆出来,挖玉米时间不长就下雪了,把秸秆都盖在地里。“一部分牧民都没备多少草,得过雪以后买。现在有的牧民靠亲戚家备草多的互相借点儿,有的得买去。正常买草的价格是1000到1100元一吨,现在一吨涨了200到300元左右。” 赵玉清告诉记者,他已经将自家棚舍受损的情况上报给了村委会,当地正在抢通道路,棚舍维修和饲草料的供应他并不担心。他说,觉得自己现在最能做的,就是给自家的四十多头牛加草加料,尽量保膘。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台记者/韩雪莹 阮超 通辽台/张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