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来来会会玩了几次“过山车”游戏后,到货量再次出现减少,又涨价了。天气也来助力,交通受到影响,估计这次涨价会持续时间久一点。山东的这种操作人尽皆知,没有什么可以解读的了,山东真正的涨价必然再春节后,而且涨幅不会小了。
一场沸沸扬扬的“落价风波”基本已经过去,市场又恢复了信心。
东北主产区看似已经进入“休市”,春节临近,疫情管控,购销清淡。企业和国储库收购价格平稳中有涨,但是依旧上货量寥寥无几。
基层收购确实有落价的,很多收购商贩拿捏住农民的心态,选择在这个时候卖粮的人,无非是急着变现用钱,要么就是担心天气转暖,粮食储存有困难。
有人说这是个“捡便宜”的时间,更又人诅咒往下压价收粮的人。其实道德绑架一点作用没有,市场只讲究利润。好在最近几天天气来帮忙,据天气预报报道东北地区,尤其黑龙江地区降温明显,这真是一些家里有大水分玉米农民的福音。
今年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气温偏低往年。我们真心希望这种低温持续时间长一点,有粮的农民都可以安安心心的过个好年。
很多人预测年后再次开启收购时,会出现大落价,原因还是天气变化,到了最后的储存时间,农民都要争先恐后的卖粮,谁能眼看自己的粮食捂堆发热。
但是我们认为,这首先要看天气,其次要看开始收购的时间。市场需求强劲,企业要在公休假期结束后就收购,那么农民卖粮时间还是比较充足。本来今年东北剩余的玉米也只占总量的2成多一点,比去年的4成多要少一半。很难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如果春节后市场收购主体开秤后移,天气越来越暖和,到了大开化临界点,那么可能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但是根据现在的收购气氛,企业用粮需求,我们基本可以否定这一点,不排除企业抢前开启收购,带动整个市场再一次争夺最后这波粮源。
昨天进口美国玉米585.4万吨玉米的消息再次扰乱人心。我们认为国家会以“维稳”为目的。但是对于一些信息,我们还要有自己的判断。首先是全球的卫生事件,进口从大宗商品到雪糕原料等等已经有几十种检测出病毒,玉米就完全是安全的吗?美国进口到中国的玉米能像东北到山东那样迅速吗?一场台风,一次山洪,可能就会延迟数月。其次,以临储拍卖数量计算,国家会每月进口1600万吨来补充吗?这还不包括今年东北减产的数量和终端产能增加的数量。明确这一点你还害怕进口吗?
不要把进口看成洪水猛兽,以后进口的消息会成为常态化,不绝于耳。
美国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29日,美国政府将重新评估前总统时期的国家安全措施,其中包括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报道称,针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是否还有效的提问,美国白宫新闻秘书珍·普萨基当地时间29日在白宫例行记者会上说:“前任政府出台的所有关系国家安全的措施都要重新评估,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会继续推进”
也就是说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协定还有变数。很多人说世界那么大,我们可以不进口美国粮食。但是请看看世界粮食分布图,那一个国家还可以和美国的粮食产量抗衡。
要说这次市场回归信心还是感谢来自国家层面的消息。27日有消息传出国家预启动国储,省级储备的收购,很多人针对在黑龙江多地询问省储相关信息,开始收购的信息还没有具体公布,但是个别库2820元/吨、2860元/吨收购。这个消息对身处疫区的人民增加很大信心,也给市场收购主体释放明显信号,农民的“便宜”不好捡,国家在后面撑腰,起码给春节后起到一个托底的作用。
东北作为玉米的主产区,也是今年疫情的高发区,严格把控流动给农民卖粮带来困难,为难之时,国家再次出手安定民心。黑龙江的疫情还比较严重之时,吉林新增病例又增加(最新统计:本土病例73例,吉林63例,黑龙江9例,河北1例)很多地区还会再次进入封闭状态。
春节后疫情战是否可以胜利,交通能否完全恢复正常,还都是未知数呀!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粮食要起到“定舱石”、“稳定器”的作用。从形势来看,未来2021年一号文将继续农业政策导向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预计接下来,国际粮食生产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我国粮食供需关系正在发生质的结构性变化。
而“压舱石,稳定器”的最大作用力就是农民种植积极性的提高,而促进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就是适当提高粮食价格。2020年政策导向如此,2021年也会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所以保护农民利益是政治行为,国家为农民稳稳的保驾护航,农民大可不必担心粮食贱卖或者卖不出去。
农民作为中国占比较大的居民,其消费能力也较城市居民低,农民增收,也会带动消费力的提高,有效拉动内需。
粮,民之基石,民,国之根本。国家的好政策惠及好人民,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粮食市场的改革之年,我们只有正确解读国家政策,领悟精神,才能不背离市场而行。
后期我们还会继续关注3月5日两会召开对三农和粮食市场是否出台新政策。
作者:粟玉粮仓,来源:财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