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前市场各方仍将本年度的玉米进口总量控制在720万吨的水平,但来自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数据却显示,在新季玉米的采购上,已经陆续和我国买家签订了1000万吨的出口合同。
而当前这样的交易还在进行中。此外,作为今年我国玉米主要进口来源国的乌克兰尚未公布相关数据。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年度我国的玉米进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已经不是难事,甚至会达到2000-3000万吨的水平。
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玉米市场的价格上涨势头仍未停歇,按照现在主产区的玉米价格和美国12月玉米进口成本相比,两者的价差已经从此前的600多元/吨缩小至300-400元/吨的水平,这表明,在我国的强力进口需求下,美国玉米价格正在快速上涨。
但,不得不说,截止目前为止,玉米进口利润依旧属于暴利。此外,近段时间进口增多的还包括高粱、大麦等替代品。
一方面是源源不断的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另一方面则是主产区新玉米上市之后在各方的惜售下货源“短缺”。
截止目前玉米市场的“供应紧张”主要来自贸易商的囤粮和农户的惜售。
按照目前的玉米价格,农户卖粮需要扣除一定的水、杂等,实际售粮价格和企业公布的收购价存在一定价差,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认为未来价格还会上涨。
因此,尽管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至阶段性的高位,对农户个体来讲,卖粮收益有所提升,但从宏观层面上来讲,由于多数农户的惜售,实际上在整体上而言,大部分的玉米并未实现“变现”——而一旦农户选择大范围的卖粮,或许就是粮价下跌的时候。
从这方面上来讲,在玉米价格最好的年份里,并不见得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其他方面,当前一些自媒体以及部分主流媒体,都在炒作关于全球粮食供应的问题,并依据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相关数据,引申出全球粮食供应出现紧张。
而事实上,截止目前为止全球粮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供应不平衡和通胀下的有效需求不足。
一是疫情影响下导致食品的流通出现问题,因此价格的上涨多体现在终端消费领域;二是疫情影响下,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萎缩,农业成为资金最安全的着陆点,包括我国在内,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囤粮现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流通的障碍;
三是有效需求问题,流通的下降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导致价格上涨,对贫困人群的食物购买带来危机。
因此,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中,一直提出的问题是在全球粮食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食物供应问题——这也是为何今年粮农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截至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低收入食物来源的问题,包括日本、新加坡等国,以食物银行的方式,将原本会浪费掉的食物送至低收入群体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