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国庆节后玉米是落价是涨价? 时间:2020-09-28 来源:财富农业 这几天的文章里我们就讨论了今年新季玉米开秤的价格,普遍比去年高出200元~400元/吨不等,而且今年新粮的收购期也要早于往年7~20天。收粮主体都蓄势待发的状态,好像只要收到玉米,就已经赚到钱了一样。尤其在中储粮在山东地区开出2400元/吨的收购价格后,市场主体更是对未来的玉米价格信心十足。
今年华北地区贸易商很流行囤积玉米穗子,这迎合了一些农户嫌运回家还得晾晒,费时费力,也不一定多卖多少钱,还不如抓紧卖了,出去打工也省心的心理。 在玉米的主产区东北,也是贸易商和粮食经纪人集中地地方,东北收获较华北晚,而且身处东北的贸易商也都了解当地玉米的情况,一个是质量问题,主要一点还有收购的人太多了,每个人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所以在华北和安徽河南等地开始玉米收获时,东北的很多贸易商就纷纷南下“抢粮”。 在8月末,很多人预测9月玉米价格会下行时,我们通过计算得出,9月下旬价格会企稳回升。当时很多朋友质疑,理由是临储玉米大量出库,新季玉米也是上市季节,没有涨价的理论支持。 但是到现在为止,临储玉米也还是在出库,拍卖粮大约还有四成没有进入市场,这还不包括一次性储备和地方轮换粮的数量。在很多么媒体预测价格必然向下的情况下,玉米却“逆势”上涨。 仔细算来,市场上的粮源还是那么多,为什么价格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呢?这很大一个原因是心态,在经济学领域,有句名言:市场最后搏击的是心态。 在所有人对未来玉米的缺口预期下,主产区又减产,随之而来的是期货的大涨,一次次破纪录。而之前还有认可割肉的贸易商,一下子就来了精气神。现货市场到货量连续几天下降后,企业提价。 现在是官方一直强调玉米丰收,缺口有补充。又对期货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可是有些官媒的公信力遭到质疑,明明灾情严重,却喊丰收,有点“掩耳盗铃”的做法。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你再怎么说玉米供需平衡,进口量如何之大,谷物替代的条件怎样充沛,很少有人相信了。 大家已经达成共识,玉米缺,价必涨。所以玉米再大的量级,但是都在中间环节囤积,不进入市场有什么用。手里有临储玉米的贸易商之前还对价格提心吊胆,现在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不顺价我就不卖,企业你不指着新粮吗,指空地了吧。 至于一次性储备玉米和地方轮换粮,拍卖的倒是风生水起,交易率也比之前大幅攀升,但是真正出库的有多少?这部分粮源质量较好,很多又结转库存了。 主产区东北企业一家比一家开秤价格高,即嘉吉生化,益海嘉里,象屿集团等企业纷纷挂出价格后,黑龙江又一企业开出新季玉米价格,鹏程生化29日开始收购新季玉米,三等14水1.027元/斤,30水0.83元/斤,依然高开。都怕自己的价格低点收不到粮食,这更加重了市场“抢粮”的气氛。 近几天,有媒体做出判断,十一长假后,玉米价格必然大落,其理论依据是,临储玉米临近最后得出库日期,会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而在十一后,华北结束收获,开始卖粮,东北进入时期,零星上市。这么多量级涌向市场,价格必落。 个人认为这个观点不绝对,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临储玉米确实是临近最后出库期,但是结转下年了那?新玉米是到的该卖的时候了,但是就不卖那?就主产区东北而言,今年参与玉米生意的人要比去年多出一倍带拐弯,都听说玉米有缺口,能赚大钱了,不管赚多赚少,先存些粮食再说。 一些在城市里干餐饮业,开宾馆酒店的老板也把资金转投玉米市场了,这个市场不缺钱,就看谁能收到粮食了,而且这种氛围越来越浓厚,就连我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农民伯伯都说:别忽悠我卖粮了,前两年卖早了都吃了大亏,今年我一定晚点卖。 有人又说了,大家都囤积不卖,一定的量级后集中释放,不更得落价吗?逆向思维是这样的,但是大家更喜欢向涨价的方向张望。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没有大落价的支持,价格来回震荡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