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玉米

鲜食市场抢先机

时间:2020-07-24 来源:农民日报

“鲜食玉米产业正迎来大健康时代的契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鲜食玉米主要的种植区域,又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团队不能也不敢辜负这个时代,全力以赴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鲜食玉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久前,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观摩交流会上选出2020长三角鲜食玉米十佳品种,上海占了四席,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带头人、研究员郑洪建对此作出回应。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鲜食玉米现代育种和绿色生产的发源地,有多个鲜食玉米科研团队活跃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中,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近年来风头日盛,在平台搭建、新品种培育推广等方面屡有建树。近日,记者走近这个团队,了解其强劲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背后的秘诀。

协同创新先搭平台

鲜食玉米以甜、糯和甜糯品种为主要特征,而甜、糯种质资源分布在美洲和亚洲等区域,不管从种质资源整合还是品种创新来讲,只有通过全球协同创新才能有效推进中国鲜食玉米产业的提档升级,因此,搭建国际化科研交流平台是第一步。

2018年3月20日,中国鲜食玉米产业传出一个好消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共建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揭牌,这是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多年合作基础上结出的果实,从此,上海鲜食玉米科研、产业推广融入国际组织的全球玉米合作体系,迈出了上海构建中国特用玉米产业顶级学术交流平台的第一步,也为中国玉米产业搭建了一个开展国际间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

“上海在自身构建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开展如此紧密的合作,是上海乃至中国鲜食玉米产业的幸事,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功不可没。”上海市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陆雪珍表示。

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成立后,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随之展开。作为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洪建的工作量也因此大幅增加,然而,为了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促进长三角地区鲜食玉米产业的共同发展,他和他的团队继续致力于搭建科研交流的平台。2019年11月11日,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开面纱,这是个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牵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并联合了长三角区域19家与鲜食玉米科研、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和大学等单位组建的新平台,目的是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强化鲜食玉米行业产业共性、关键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加快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鲜食玉米行业的创新能力。

除了上述两个平台,最近三年内,玉米中心团队在搭建平台上屡有建树,2018年4月牵头组建了国家级平台——申科玉(东南区)鲜食玉米品种试验联合体,并于当年加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不管是搭建国际前沿的合作平台还是长三角鲜食玉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此付出最多的是玉米中心负责人郑洪建和他的团队。”上海市农科院副院长赵志辉说。

组建团队练好内功

上海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的研究方向是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在上海鲜食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内,团队负责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应用、新品种选育和育种共性技术开发等内容。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特用玉米研究团队,为如期完成当下科研任务、给未来储备能量,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通过作物所所长曹黎明了解到,近三年来,玉米中心团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现有在编科技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CIMMYT特聘兼职科学家3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硕博研究生5人。

玉米遗传育种是上海市农科院的优势重点学科,50多年的努力沉淀下难得的学科优势和业界影响力,但进入21世纪后,玉米育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上海特用玉米育种科研急需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对现有种质资源做进一步的扩增与利用。郑洪建迎难而上,于2008年11月负责建立了玉米种质创新和分子育种课题组,2016年6月组建了作物所玉米中心,倾心打造团队。

正是因为团队建设的成功,近5年来,郑洪建和他的团队先后承担科技部重点、农业农村部和上海市科委、农业农村委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育成省市级以上审定特用玉米品种20个,其中国家审定品种4个;获上海市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

团队的成果在市场上也得到认可。2016年,“申科糯1号”获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南宁)大会组委会最佳风味奖,“申科甜2号”先后获得2015年上海种业博览会鲜食玉米新优品种、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最佳外观奖等奖项。团队新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历经10年选育的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申科甜2号”,成为上海市第一个通过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公开挂牌转让的甜玉米品种。

副研究员王慧于2009年加入玉米中心团队,参与团队分子育种及常规育种技术,从事营养健康功能性新品种培育、发掘,特别是含高叶酸、高赖氨酸和维生素的新品种。王慧作为主要选育人培育的“申科糯601”是高叶酸品种,今年获得上海市审定。“申科甜2号”新品种因适应性广、商品外观好在长三角、广西等地推广超过10万亩,今年纳入国家初审。“申科甜糯99”新品种除了既甜又糯的特性外,还具备高产抗病的特性。因为这些成果,王慧参与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王慧告诉记者,团队每个成员都得到了成长和发挥特长的机会,这样的氛围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壮大团队实力,玉米中心动作频频。2018年3月,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与3位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科学家签订工作协议,规定每年在中心工作不少于3个月。团队先后派出5位科技人员赴国外留学深造,安排2位年轻科技人员分赴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上海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团队的努力下,上海在鲜食玉米营养功能新品种培育方面走在了长三角前列,上海鲜食玉米产业构建起以新品种为导向的一三产业融合,采摘周期从五月一日持续到十一月初。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