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聚焦谷物进口:高价勇者现,我国10月谷物进口数量维持高水平 时间:2019-11-26 来源:中国汇易网 我国谷物市场今年以来受到内外价差的影响,进口量上升成为业内关注的要点。南方进口谷物到货量一直是除了南方饲料消费需求以外,第二位影响当地玉米价格能否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最新海关数据显示,虽然今年10月中国玉米进口量维持“低量”,但高粱、大麦到货量维持偏高水平(10月大麦到货量仅仅是从80万吨规模下降至60万吨水平),尽管这些谷物都是前期买船的结果。除此以外,中美谈判“飘忽”的结果也始终是决定这个冬季下游企业何时出手建仓的关键。
※10月中国非玉米类谷物进口量维持偏高水平
据最新我国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中国谷物进口量环比涨跌互现,绝对数量维持在上月水平。其中,玉米、高粱和大麦三大谷物进口量均呈现环比10%-30%不等的下滑,但从近几个月趋势来看,中国进口大麦和高粱进口量维持在近月偏高水平,特别是进口大麦。参见下表。
![]()
※今年四季度中国谷物进口形势释疑与前瞻
简单来看,当前中国高粱和大麦进口量得以维持偏高水平,多与前期合同有关,代表过去。
高粱方面:今年7月~10月集中到货的美国高粱多为中美贸易谈判期间为表诚意购买,第一批6-8月共购买7船,约40多万吨,第二批10月~11月购买7-9船,约40万吨,自今年7-10月国内进口高粱到货量已超过70万吨,换而言之,基本悉数到货;
大麦方面:乌克兰、澳大利亚和法国向来是中国大麦进口的“三巨头”。其中。6月份市场消息中国共计购买了120万吨乌克兰大麦自8月份开始大批量到货,9月份到货量高达53万吨,结合此前买船数量,四季度尚有近70万吨乌克兰大麦到货(部分正是10月份进口大麦中的一部分)。
![]()
考虑目前市场并无新的买船消息以及进口一个月以上的周期,我们认为四季度的中后期中国到货的高粱、大麦数量趋于萎缩,即便计入10月中国自乌克兰购入的17.5万吨玉米,但若国内外谷物持续维持明显“顺价”,新年谷物进口量依旧不容小觑。
※中美贸易谈判多变化,中期进口形势未可知
11月下旬以来,中美贸易谈判消息纷乱,周末两国首脑均希望签署初步经贸协议给金融市场带来可喜提振。中方希望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中国不求战,但也不畏战。几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与中国的经贸协议“可能非常接近”。显然,中美贸易谈判方向也是影响明年中国谷物进口形势的重要因素,从时间上来看,年底前美国谷物批量抵达中国的可能性已下降。
![]()
当然,除了中美关系,我们同样需要关注国内外谷物进口“顺价”格局。因为,除了美国谷物,近期大麦等替代谷物,甚至可用于替代玉米的豌豆都成为了高价下的“勇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近期我国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开始出现松动。随着隆冬东北玉米外运可能阶段性受阻,当地农户惜售心理有所改观,新粮上市高峰期价格有望继续回落。而在相对靠近国际市场的南方销区,除了物流和北方产区粮价因素外,未来中美谈判对于进口前景的影响依旧十分重要,甚至是决定未来全国玉米价格底部的“一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