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稻米

再生稻如何“再生金”

时间:2023-09-08 来源:本站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广再生稻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图为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潭城乡舍陂村高标准农田。刘浩军摄(中经视觉)连日来,在全国产粮大县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农户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收割成熟的头季再生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什么是再生稻?种植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记者走进较早种植再生稻的江西各地进行了探访。

  稳粮增产

  近日,在鄱阳县古县渡镇南庄村百亩再生稻示范片基地,江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组织有关专业机构的再生稻领域专家对基地进行测产验收。结果显示,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百亩片平均产量达905.1公斤/亩,创造了全国再生稻头季高产新纪录。

  “今年我种了1000亩‘两优华晶占’再生稻,头季最高产量每亩可达1600斤,对比去年种植的‘丰两优香1号’再生稻,品种有改良,加上今年气候更加适宜,亩产相比去年增长了200斤左右。”南昌县武阳镇朱坊村村民喻小龙高兴地介绍,再生稻就是“让割过的稻桩长谷子”,第一茬收割后,通过施肥,稻秆上存活的休眠芽重新长穗,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第二茬收割,从而实现一季两收。再生稻省去了耕地、播种、插秧等环节,真正做到了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产量每亩可达300斤至600斤。

  江西省农科院研究员邵彩虹长期从事再生稻研究,她告诉记者,因为第二季不用打田、育秧、插田、撒药,肥料也只需要头季的五分之一,与种植两季稻相比,每亩可降低成本500元左右。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刘国昕介绍,江西是较早种植再生稻的省份,也非常重视再生稻发展。江西再生稻从2017年的5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70多万亩,广泛分布在江西一季稻种植区,具有“一种两收三高五省”的优点,即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再生季稻谷米质好、食味佳、更健康,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是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稳粮增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模式。

  2022年,江西省印发了《再生稻品种选育示范工作方案》,筛选了一批再生稻适用品种,积极组织再生稻专用品种育种攻关和示范推广,集成构建再生稻新品种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推进江西再生稻产业发展,争取两茬产量达1000公斤/亩。

  效益显著

  时下,正值再生稻收割的黄金时期,走进永丰县龙冈畲族乡千亩再生稻种植基地,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种粮大户们忙着灌装、运输,田间地野一片丰收景象。“今年我们乡发展再生稻3000余亩,头季收割亩产湿谷达到1500斤以上,比往年同季单产高出120斤/亩。”龙冈畲族乡农技人员徐新民说。

  永丰县是国家产粮大县,但光照、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山区8个乡镇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春晚冬早,梯田寡照,传统种植以中稻+绿肥等为主。为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永丰因地制宜通过政策支持、基地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鼓励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在南部山区发展再生稻适度规模种植。

  永丰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曾招圣介绍,今年永丰新增再生稻种植面积1万余亩,推广“晚稻良种早稻种”面积2万余亩,在提高单产的同时,稳步推进单改双、双改多,有望新增粮食5000万斤以上,总产量突破7亿斤关口。“今年以来,我们组织了再生稻技术培训班30多期,开展全程技术服务指导300多次,引进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质高效品种,聘请江西农业大学教授作技术总指导,科学有效地推进再生稻种植。”曾招圣说。

  “再生稻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为南方省份推动多熟制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种植模式。”邵彩虹告诉记者,再生稻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质量,此外,再生稻种植模式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推广能带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如农机具、种子、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需求增加,有助于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生稻全产业链的形成能促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下游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同推广

  再生稻种植虽然好处多,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落实再生稻生产扩种也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江西山区多,不少农田温光资源有限,因此不能种植双季稻。还有部分农民担忧早稻不赚钱,灾害风险大,不如种一季稻稳当,因此不愿种再生稻。

  邵彩虹认为,首先,再生稻对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能。其次,再生稻种植对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需要有足够的农机具和设备支持。再次,再生稻种植的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会对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和可行性产生影响。因此,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是推动再生稻种植模式稳定发展的关键。

  喻小龙从自身的种植经历谈了自己的想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再生稻生产扶持,出台再生稻补贴政策,落实到实际种植户,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户发展再生稻生产。与此同时,要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在品种、技术、品质等方面进行协同攻关,研发再生稻专用品种,集成推广技术模式,探索品质提升路径。

  宜春市靖安县雷公尖乡种粮大户万开佳认为,发展再生稻,要加快土地流转和集并整理,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及产业联合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种植效益,促进产业全链条升级,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还需要在种植方式上进行创新。”南昌县幽兰镇青塘村的种粮大户何幼军首次在280亩再生稻种植中推行稻鸭共养模式,第一季亩产湿谷就超过了600公斤,第二季亩产湿谷也达到了400公斤。在他看来,再生稻产量理论上可以无限接近头季稻,亩产天花板还能持续突破,他下定决心,将通过稻鸭共生生态种养实现第二季再生稻亩产湿谷突破500公斤,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实现利益最大化。

  “发展再生稻是当前南方稻区破解种粮效益难题、缓解粮经粮油争地矛盾、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稻谷总产的重要措施。希望国家进一步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不断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让粮食这个‘压舱石’更坚实。”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镇长李洪亮说。(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