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稻米

袁隆平曾建言宁夏水稻发展:大面积亩产800公斤不会遥远

时间:2021-05-2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19年前的2002年8月,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袁隆平应宁夏政协邀请,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宁夏考察、讲学。这是袁隆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宁夏。

彼时在宁夏考察期间,袁隆平院士曾断言,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宁夏水稻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丰年不会遥远。

5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致电宁夏农科院,该院科研处处长、宁夏水稻育种专项首席专家刘炜表示,在“十二五”末时,宁夏自育水稻品种“宁粳23号”示范田产量已达到亩产800公斤。

刘炜回忆,2002年是他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此后2018年,宁夏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又专程赴湖南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从袁隆平院士那里,他们带回了耐盐碱水稻品种。

如今,在宁夏一块约80亩的盐碱地试验田里,耐盐碱水稻品种正在培育之中。

袁隆平初到宁夏,三日间感受“塞上江南”

2002年8月23日,应宁夏政协邀请,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袁隆平院士乘飞机抵达银川考察、讲学。

彼时,《宁夏政协报》(后更名为《华兴时报》)总编辑吴文彪全程参与、采访了袁隆平院士在宁夏考察、讲学的过程。

吴文彪向澎湃新闻回忆,因长沙还有许多工作要忙,8月26日袁隆平院士便乘飞机返回了长沙。但在宁夏考察的三日里,袁隆平院士分别赴宁夏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青铜峡、灵武、吴忠等地的稻田考察并讲学。

2002年8月29日,吴文彪在《宁夏政协报》发表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塞上江南行》一文。文中提到,考察途中袁隆平说,宁夏川果然是金川银川米粮川。种植水稻,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天时——阳光充足;地利——黄河灌溉;人和——大米有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文章还写道:在学术报告中,在与自治区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座谈中,袁隆平院士多次讲到宁夏种植水稻得天独厚、灌溉便利、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病虫害少,优质稻栽培研究大有可为。他断言,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宁夏水稻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示范田亩产1000公斤的丰年不会遥远!

吴文彪回忆,在宁夏考察期间,袁隆平院士曾自我介绍:身高1.69米,体重62公斤,喜好游泳,从头到脚检查过,没有毛病,平生最不愿意上医院。

“袁老严谨又不失幽默,让人感到随和可亲。所到之处有很多人希望和袁老合影,他都欣然同意。”吴文彪说,得知袁老去世的消息他深感痛惜。

吴文彪曾是新华社记者,采访过众多名人。他说袁老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袁老看到报道后,专门让湖南政协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向他表示感谢。

袁隆平处求稻种,宁夏筛选新品系

2002年8月,袁隆平在宁夏考察期间曾断言,经过宁夏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宁夏水稻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示范田亩产1000公斤的丰年不会遥远。

对此,宁夏农科院科研处处长、宁夏水稻育种专项首席专家刘炜告诉澎湃新闻,在“十二五”末时,宁夏自育水稻品种“宁粳23号”示范田产量已达到亩产800公斤。此后宁夏水稻品种选育的方向转向以优质、高产抗逆为主,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亩产在700公斤以上,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2年是刘炜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他回忆,当时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一些育种思路、育种方向,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启迪作用。

此后2018年,宁夏农科院党委书记周东宁又带领宁夏农科院部分科研人员,专程赴湖南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从袁隆平院士那里,他们带回了耐盐碱的水稻品种。

2018年时,刘炜再次见到的袁隆平院士思维依旧十分敏捷。那年已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和他们谈了很多想法。刘炜回忆,袁隆平院士一直对自己的水稻育种念念不忘,不仅希望杂交稻能造福世界人民,也希望能为国家培育出耐盐碱水稻品种。“袁老也一直强调,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装中国人的大米饭。”

刘炜说:“袁隆平院士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都深深影响着我们。他也一直是我们这些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楷模。”

另外,刘炜还透露,目前在宁夏平罗县约80亩的盐碱地试验田里,从袁隆平院士处带回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正在鉴定筛选。今年是宁夏引入耐盐碱水稻品种的第三年,目前已筛选出一批耐盐碱的水稻新品系,希望尽快选育出适合宁夏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