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越南最重要的粮食作物,2019年水稻种植面积为766万公顷,占越南耕地总面积的45%,排名世界第六。水稻主要集中在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一年收获2~3季,分冬春季、夏季和秋季。稻米是越南人的主食,占粮食总消费量的90%。2019年大米出口量高达650亿吨,位居世界第三。
越南水稻
1、概况
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最重要的两个水稻生产区。2019年越南水稻种植面积为766万公顷,其中九龙江平原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4.11%,中北部及中部沿海地区占15.91%,红河平原地区占14.25%。越南北方与中国广西、云南相似,一年可种2季水稻,南方可种3季水稻。杂交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0%。
2、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7):越南战争后越南通过引进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IR8 等高产品种使产量缓慢上升,但国家仍严重缺粮。
第二阶段(1988-1991):越南进行农业改革,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治理湄公河平原洪水,提高复种指数,种植早熟高产品种,引进IRRI高产高抗优质稻和中国杂交稻,1989年成为粮食出口国。
第三阶段(1992-至今):1992年越南在北部及中部高原大力发展杂交水稻。1993年越南水稻单产上升到3.25吨/公顷,总产由1900万吨上升到2186万吨,1996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2000年越南全国水稻产量快速上升,产量水平接近中国、韩国、日本稻作水平。
3、产业发展
种植面积下降,产量保持相对稳定。2011年以来,越南水稻种植面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自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此后推动水稻单产水平稳步提高提升,其水稻单产从2011年的5.61吨/公顷快速提高至2019年的5.82吨/公顷,同时期稻谷总产保持相对稳定,维持在4412万吨左右。
出口量波动变化,大米品质有待提高。越南是目前全球范围仅次于印度和泰国的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家,常年出口量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左右。近十年来,越南大米出口量呈现两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2011-2015),大米出口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阶段(2015-2019年),大米出口量逐步回升,2019年大米出口量达到6600万吨,较2015年度增加1512万吨。近年来,越南不断改良大米品质,且成本远低于泰国,抢占了中国、中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泰国大米的主要市场。
栽培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目前越南水稻种植大多采用人工栽秧,少部分采用机械化栽秧技术。另外,越南的水稻栽培技术比较落后,其平均产量只有中国的50%左右,严重影响越南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以及粮食安全。
杂交稻推广面积较小,品种结构单一。越南水稻种植面积达到750万公顷,平均产量约4.13吨/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引进杂交水稻,单产达到6~6.45吨/公顷,比常规稻的单产要高出1~1.5吨/公顷,对越南北方和中部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目前也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0%。2003年以来,越南在杂交水稻推广品种上,米质较优的组合如Ⅱ优838占54%、Ⅱ优63占32%,品种结构较为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