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增量提质 让湘稻“香”起来 时间:2020-09-02 来源:农民日报 “在早稻之后,再生稻迎来大丰收,米厂都抢着收购。可这天气不作美,上午天晴下午下雨,我得赶紧抢收再生稻,争取在明天收完,市民有好饭吃,我们有好钱赚,我刘劲种田起来就有‘劲’!”8月27日,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卓然村,当地种地粮大户刘劲忙得不亦乐乎。
田间,刘劲还在组织机手抢收;烘干车间,粮食经纪人曹泽令已经派人派车在此“盯梢”,唯恐这稻谷被别人抢收走。刘劲加快了速度,从田间机收到干谷出仓仅用了12小时,两天就被抢购干谷六七十吨。
抢购的不仅是稻谷的“数量”,更有稻谷的“质量”。经过检测,刘劲种植的再生稻镉含量只有每公斤0.095毫克,远低于口粮收购标准线每公斤0.2毫克(根据相关规定,食品中镉限量应小于等于每公斤0.2毫克),因而,刘劲家生产的稻米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这只是今年湖南夏粮生产丰收的一个缩影。今年,湖南省早稻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双重影响的背景下,主粮大省湖南挑起了粮食生产的重担。夏粮生产喜获丰收,收储销行情怎样?近日,记者前往湖南多个产粮大县实地探访。
“三力共发” 种粮更有积极性
粮满仓,天下安。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则公告提振了信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早稻产量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729万吨,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
湖广熟,天下足。今年,湖南以718.7万吨的早稻产量位列全国榜首,占全国总产量的1/4,实现了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双提升。在全国十个早稻生产主产区中,湖南今年播种面积增加最多,较上年增加196.7万亩,增长12%。
湖南靠什么实现今年早稻丰产丰收?政策给力是首要因素。“生产不误时、耕地不抛荒、政策不退坡。”今年3月,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就深入到田间地头调研早稻生产。他要求,要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湖南贡献。
湖南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早稻生产。在湖区益阳市赫山区,该区整合涉农资金不低于1500万元,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和奖励力度。如对集中育秧抛秧秧田每亩补贴1000元、机插秧秧田每亩补贴2500元,对30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且实行粉碎还田的,按早稻面积每亩补贴40元。在山区邵阳市洞口县,洞口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双季稻生产,如将双季稻和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户,积极培育发展种粮大户,全县种粮大户达到1929个,比去年增加了37个。在政策的激励下,产粮大县早稻丰收在手。赫山区平均亩产增加了16公斤,洞口县早稻比去年增加6.06万亩。
服务助力极其关键。今年,为了发展早稻生产,湖南在农机农艺深度服务上下功夫。湖南引导全省近3000家现代农机合作社带头推行早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在今年疫期防控期间,“机械替人”抢农时,湖南省农机部门陆续投入500万台农机鏖战春耕生产,今年早稻机械化种植面积接近1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20万亩。
赫山区今年相继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冰雹灾害、特大汛情的冲击,在灾害面前,农技农艺服务“不断线”。疫情暴发期间,赫山区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智慧农业云”等平台推行“点对点”服务;疫情过后,当地选派1608名党员干部对30亩以上种粮户“一对一”驻户联络,重点对200亩以上种植大户开展蹲点式保姆服务,并组建6个农业专家服务团,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
政策给力、服务助力之余,农民也在发力。产粮大县浏阳市今年明确了适度规模经营双季稻补贴不低于150元/亩,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新增双季稻面积50亩以上,给予30元/亩奖励。“通过这‘一补一奖’政策,我种粮更有积极性,‘单改双’的劲头更提上来了。”刘劲说,去年他只种了100多亩早稻,今年增加了近1倍,并且将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
“三环紧扣” 先检后收把好关
稳价格、保质量,这成了今年稻谷收购工作的重头戏。根据国家发布的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南方籼稻每斤增加了一分钱(每50公斤121元),这释放了重视南方籼稻生产的积极信号。而湖南早稻主要是籼稻,这让湖南粮农坚定了发展早籼稻生产的信心。
“每斤加了一分钱,虽然不多,但这也是近几年来唯一提价的一年。粒粒皆辛苦,一分钱也珍贵,我们粮农就吃了定心丸。”眼看收购政策利好,刘劲通过粮食经纪人将早籼稻全部送往粮库。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送往粮库的第一件事就是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测,实行先检后收。今年是湖南全面启动先检后收的第一年,作为核心环节的检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粮食收储工作要牢牢守住粮食质量安全底线,加强粮食质量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在8月24日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湖南省省长许达哲直指粮食收储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因而,湖南省将“先检后收、优粮优价、应收尽收”作为收储工作的总要求,统筹做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根据《湖南省粮食收购和出入库必检项目》目录,完成粮食入库必检项目,检测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
由于“先检后收”刚启动,一些粮农在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径直将谷装车成批量送往粮库,但经检测达不到口粮收购标准,粮农只好又将不达标的谷子拉回去。这样一来,费神费心费力,一些粮农感觉太麻烦了,并且拉回去的谷子也无处存放。
如何通过检测既把住质量关口,又让粮农省心省力?浏阳市通过3年的试点,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7月初收储粮食之前,通知粮农将稻谷样品送到各乡镇农办,再由乡镇农办统一送到指定的粮库进行免费预检;在全面启动粮食收储之后,粮农到收储粮库送谷时再正式现场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粮库实行分仓储存、分类处置。达到口粮收储标准的,口粮专用粮库粮仓进行储仓,达不到口粮收储标准的,分仓储存。“我们一批送了稻谷9个样检测,其中有些样品镉含量超过了每公斤0.2毫克,这些镉超标大米送到专门收储镉含量超标稻谷的粮库去了。”北盛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即使镉含量超标稻谷,地方临储也以同等价格收购,因此对粮农来说,没有什么损失。
相对政策性收购,如何堵住市场化收购的质量漏洞至关重要。今年4月以来,湖南相关部门对非法经营镉含量超标稻米事件加大了监管和查处力度,如益阳市赫山区截至目前查取了镉超标案件43起,惩处相关违法犯罪人员,以避免镉含量超标稻米流入口粮市场。
在收购环节,浏阳市的做法是:粮农事先要将检测结果告知粮食经纪人,并要求和粮食经纪人签订协议,协议明确质量检测不达标特别是镉含量超标的稻米不能流入口粮市场。
在销售环节,粮食经纪人等粮食经营主体是粮食质量链条上的关键环节。浏阳市永忠米厂虽然是个中小型米厂,但为了让这根链条在米厂环节“不掉链”,米厂花了10余万元自费买了检测设备对购销稻谷进行自检。
在存储环节,国有粮库和一些有条件的民营粮仓通过采取粮面压盖、空调控温、谷物冷却、氮气储粮等措施进行科技储粮,促进绿色储粮;而国有粮库开展“标准仓、规范库”创建,如中央储备粮湖南分公司质量达标率、综合宜存率分别达到99.9%、100%,出库损耗率降至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