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比价快速下降 稻谷替代玉米作用增强 时间:2020-08-13 来源:粮油市场报 稻谷和小麦是我国主要口粮,长期以来,在确保口粮绝对自给的方针指引下,国内稻谷和小麦价格均高于玉米,三者比价通常为稻谷>小麦>玉米。2004年以来,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下,稻米市场走势“一枝独秀”,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也持续走高。以安徽省为例,2017年7月底,全省早籼稻收购价2590元/吨,小麦收购均价2340元/吨,玉米收购价1660元/吨,三者的比价为100∶90.3∶64.3。
稻谷玉米一跌一涨缩小价差
近年稻米市场走势持续低迷,下跌幅度相对较大。反观玉米市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去库存的提前开展,玉米产供需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由产大于需转为供应偏紧,推动玉米市场稳步走强。一跌一涨,二者价差逐渐缩小。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玉米价格快速上涨,二者价差缩小势头更加迅猛。
以安徽省为例,2018年7月底,全省早籼稻平均收购价降至2344元/吨,同期玉米价格小幅上涨至1744元/吨,二者比价为100∶74.4;2019年7月底,全省早籼稻平均收购价进一步降至2264元/吨,同期玉米价格上涨至1880元/吨,二者比价进一步缩小至100∶83;到2020年7月底,早籼稻平均收购价小幅上涨至2366元/吨,玉米价格上涨到2158元/吨,二者比价进一步缩小至100∶91。而在玉米上涨势头最强的山东等地,玉米价格已涨至2600元/吨左右,已经大幅高于新早稻收购价格,甚至高于陈中晚籼稻。
稻谷小麦比价同样出现变化
稻谷与小麦的比价与此类似,但波动幅度没有早籼稻与玉米的比价变化大。2018年7月底,安徽省早籼稻平均收购价为2344元/吨,同期小麦价格小幅降至2234元/吨,二者比价为100∶95.3;2019年7月底,全省早籼稻平均收购价降至2264元/吨,同期小麦价格为2184元/吨,二者比价进一步缩小至100∶96.5;到2020年7月底,早籼稻平均收购价小幅上涨至2366元/吨,小麦价格为2263元/吨,二者比价为100∶95.6。安徽省稻谷、小麦与玉米的比价关系也调整为100∶95.6∶91。
四大因素导致稻谷比价下降
稻谷与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2017年以来,在三大粮食品种中,稻米市场走势最弱,玉米最强。稻谷比价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是政策调整力度不同。2016年以来,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下调,且幅度相对较大,早籼稻从最高时的2700元/吨下调至2019年的2400元/吨,2020年虽小幅回升至2420元/吨,累计下调幅度仍超过10%;粳稻从3100元/吨下调至2600元/吨,下调幅度超过16%。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使其从托市价格转为托底价格,导致稻米市场持续走弱。而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相对温和,经过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从2360元/吨降为2240元/吨,降幅5%,因此,小麦价格下跌幅度也相对较小。为化解玉米庞大的临储库存,国家在大幅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后,又于2016年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并调减了玉米种植面积,加大了对玉米深加工的政策支持。在临储收购价格大幅下调直至取消后,玉米一度出现较大跌幅,与稻谷和小麦的比价拉大。此后,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玉米价格逐步回升。
二是供求关系不同。按照“口粮绝对自给”的要求,稻谷及小麦的供应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多年来我国稻谷和小麦年度产量均大于需求,且库存较高。其中,稻谷产大于需更甚,2013年以来超过一半的年份产需结余维持在3000万吨以上,以致每年都要启动托市收购,而所收购的稻谷去库存困难,导致稻谷库存持续增加,目前可满足国内9个月以上的口粮需求,我国稻谷库存占全球稻谷库存的60%以上。由于稻谷产大需最为严重,因而走势相对较弱。小麦也呈产大于需,供求关系相对宽松,但库存压力不如稻谷,且陈麦具有后熟优势,价格反而要高于新麦,因而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较为活跃,小麦价格的调整力度也不如稻米市场。玉米由临储收购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后,供给侧改革推进较快,玉米产量2015年后由增转降,并连续三年下降;需求在深加工快速发展下扩张较快,自2017年后开始出现产需缺口,并逐年扩大,2020/2021年度产需缺口预计达2500万吨以上。由于玉米需求旺盛,产需缺口巨大,需要通过挖库存或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推动其价格自2017年以来持续上涨。
三是国际形势影响不同。由于玉米产需缺口逐渐增大,需要通过挖库存或进口来弥补。随着高达2亿多吨的临储玉米逐渐消耗殆尽,后期玉米对外依存度可能持续提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使得玉米进口风险日益增加,刺激国内企业增加玉米库存,推动近期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反观稻谷与小麦,因国内库存充足,产大于需,现阶段自给有余,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小。普通稻谷更是持续走弱,目前依然运行在2015年以来的低位。
四是投机炒作氛围不同。今年5月份以来,经过10次拍卖,临储玉米均100%成交,累计拍卖成交已达4000万吨,加上中央储备玉米抛售,年度供应无虞,但市场依旧较为疯狂,主要是部分资金炒作推动,存在一定的投机成分。玉米作为“杂粮”,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更强,国家对其价格波动的管制相对放松,对其价格大幅波动更多的是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调控,投机炒作难以避免。而稻米和小麦作为口粮,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米袋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多年来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而且国家有充足的库存和健全的应急反应机制,投机炒作空间基本没有,因而走势较为平稳。
后期稻谷比价仍有下降可能
由于玉米需求强劲,玉米市场已从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偏紧,如不对需求端进行限制,产需缺口有日益增大之势。随着临储库存的快速去化,供求偏紧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后期上涨压力仍较大。照此趋势发展,后期玉米比价将可能高于稻谷和小麦。
稻米和小麦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后期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仍有下降可能。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下降,将使稻谷和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作用进一步增强,将刺激稻谷和小麦在工业用粮、饲料用粮方面的需求,利于稻谷、小麦、玉米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