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托市启动稻价或回稳 大米进出口动态平衡 时间:2020-07-29 来源:粮油市场报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主产区新季早稻收获较上年有所推迟,早稻主流价格正在形成之中,江西已率先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在稳定早稻市场收购预期的同时,将有助于提振稻米市场信心,加快市场企稳回升。
江西启动早稻托市预案
7月25日,江西省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已启动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比上年提前1个多月,也是7年来预案启动最早的一年,仅较2013年晚了6天。首批启动范围共计59个县市区,涵盖江西省11个设区市,后续根据市场监测情况,还将陆续启动。
由于国家之前于7月10日发布了《调整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的通知》,市场对今年预案执行时间将会提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在主产区早稻仍在收获、早稻主流收购价格尚未全面形成之际,早稻托市预案就提前启动,体现了国家稳定早稻市场、保护农户收益的良苦用心,也是粮食主管部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又一具体实践。
早稻看涨预期持续增强
今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同比大增,湖南、广东等省不仅早稻种植面积同比扩大,且单产同比还可能略有增加,因此,今年早稻产量同比仍可能增加。但早稻产量占全国1/4的江西省因受灾严重,单产同比大幅降低,导致该省质量好的早稻数量同比偏少,尤其是符合国家政策性收储和地方储备的早籼稻数量更少。
而今年因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储备稻谷提前出库,且轮出量可能高于上年,补库量预计也将高于往年。
在江西提前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质优新稻价格走势较强、玉米与小麦走势强劲等因素刺激下,预计农户惜售心理将会提升。越是出现这种情况,加工企业、贸易商等市场主体看涨意愿就越强,抢购和捂粮待涨等现象将推动优质早稻持续走强。
江西地方储备7月7日竞价采购3000吨2020年产早籼稻,全部以2420元/吨(最低收购价)成交;7月17日竞价采购9300吨早籼稻,中标价提高到了2540元/吨,中标数量也仅6500吨;7月23日竞价采购8230吨早籼稻,只有底价2520元/吨的一个标的(1000吨)中标,其余全部流拍。说明市场对早籼稻看涨预期持续增强,后市仍有上涨可能。
稻米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当前三大粮食品种中,稻米市场走势最弱。在经历6、7月份的底部震荡后,当前粮食形势下,预计稻米市场易涨难跌,后期将逐步企稳回升。
中晚稻长势不及预期。受连续强降雨和持续低温影响,不仅早籼稻生产受损,单产下降,中晚稻也将受到较大影响。据监测,截至7月24日的一周,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0%、69%,一类苗较上周减少3个百分点,二类苗增加3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受灾地区早稻收获推迟,导致晚稻栽插进度同比延后。
虽然当前的天气及苗情对后期中晚稻产量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但毕竟前期长势变差。若后期天气不给力,产量影响将会更大。由于今年南方籼稻生产受到灾害影响更大,且目前影响仍未消除,而粳稻产区受影响相对较小,因而短期籼稻市场走势可能更为强劲。
新季早稻市场走强带动。当前新季早稻价格虽然仍在形成中,但在优质稻谷产量下降、储备补库需求可能增加和最低收购价预案提前启动等因素影响下,预计走势将一改往年疲态,有持续上涨的可能,从而带动稻米市场企稳回升。
玉米、小麦强劲上涨带动。虽然玉米市场供大于求,但因年度产不足需,市场焦虑心理较重,在投机资金的炒作下,临储玉米出现了罕见的连续九周拍卖全部成交的怪象。玉米走势强劲,使得小麦替代饲料玉米的优势不断增强,进而推动小麦市场走势持续偏强。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也同样为质量较差的新季早籼稻和临储稻谷提供了替代饲料玉米的机会,在提振稻米市场信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将扩大稻米的需求。
政策性稻谷拍卖价格提升。由于籼稻主产区受灾严重,不仅早稻储备补库价格提高,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成交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临储稻谷潜在替代饲料玉米的机会增加,成交较好的2014年和2015年产稻谷投放增加。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成交价格同比提高,显示市场后期看涨预期有所增强。
大米进出口保持动态平衡
由于国际大米市场贸易量不大,仅为国内大米需求量的1/3,国内大米需求不足时,难以从国际大米市场得到保障;国内大米供大于求时,也难以通过国际大米市场有效消化库存,大米进出口的主要作用只能是调剂余缺。
2019年,我国大米出口275万吨,进口255万吨,9年来出口首次高于进口,但大米净出口量仅有20万吨,进出口总体上处于动态平衡。今年,随着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国际大米价格显著上涨,对我国保持大米进出口的动态平衡更为有利。
今年6月份我国进口大米和出口大米数量均为26万吨,进出口持平;1月至6月累计进口大米124万吨,累计出口大米136万吨,上半年累计净出口大米12万吨,仅占国内大米需求量的1‰左右,对国内稻米市场的影响显著减轻。
目前,国内外稻米市场环境对我国继续保持大米进出口动态平衡十分有利。当前国际低端大米进口到岸价格已与国内南方地区早籼米价格接近,大米进口利润下降,进口动力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充足。由于大米内外价差缩小,进口大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冲击也大幅下降。
同时,当前国内稻谷产大于需,供应充足,对大米的进口并不“饥渴”。因此,当前大米进出口的主动权完全在我,而不会像玉米、大豆那样选择余地较小。当国际市场大米价格较低时,我国可以从容地适当增加进口,满足国内长远需要;在国际大米暴涨时,我国可以增加大米出口,在增加国际大米供给的同时,加快国内大米去库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