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稻米

中国南方汛情对粮食供给影响可控

时间:2020-07-23 来源:新华社

湖南省洞庭湖畔红菱湖村的种粮大户黄小平,今年种植了1600多亩水稻,还经营着200多台农机出租业务。

 

连日来,黄小平非常繁忙——不仅自己忙于抢收早稻、抢种晚稻,还排列清单出租农机帮助别的农户“双抢”。

 

中国古语称“湖广熟,天下足。”时至今日,对于中国的粮食安全供给来说,这至少是一个风向标。

 

“我们还要抢险护堤,应对当前的汛情。”黄小平说。

 

在环洞庭湖的干堤上,白天,红旗招展的防汛棚绵延数里,“守堤人”监视水情;入夜,“守堤人”穿梭巡逻,点点灯光,展示着人们保卫家园的决心。

 

据应急管理部19日发布的数据,7月以来,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紧急转移安置人次上升53.6%,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2%、78.3%、5.9%。

 

暴雨洪涝灾害导致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的大片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淹被毁,成熟的早稻因强降雨无法收晒,未成熟的早稻灌浆结实受阻;旱地作物也遭受渍涝灾害。

 

面对汛情,中国南方各省正运用强大的调动部署能力、升级的农业科技手段,以及可靠的物资保障体系来减少粮食生产损失。

 

在湖南省安乡县大鲸港镇,14000多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铁板洲村种粮大户朱炳前五分之一的稻田被淹,正当他陷入绝望的时候,村委会组织人力赶来增援,经过连日苦战,终于疏通了沟渠,挽救了绝大部分受淹水稻。

 

随着防汛体系日益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粮食主产区构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多重防护网,农业生产基本上告别了“看天吃饭”。

 

7月14日,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红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驾驶铲车将湿稻谷倒入稻谷烘干机。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摄

 

在安徽省长江南岸支流漳河岸边的千余亩稻田里,25岁的奚伟骑着电瓶车整日穿梭。这是中联重科旗下子公司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芜湖的智慧农业示范项目。

 

尽管遇到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但这一季水稻常规粳稻亩产1200斤、常规籼稻亩产800斤、杂交稻亩产1400斤的目标并没有改变。作为负责人,奚伟的“底气”全都来自高科技和信息化。

 

“在播种前整理土地时,我们动用了联适导航卫星平地设备,由卫星设定海拔高度,再进行操作,每块稻田地平高低误差不超过3厘米,这在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奚伟指着一块稻田说。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夏粮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基础较好。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

 

中国粮食产量2015年达6.6亿吨,之后连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稻谷、小麦库存充足,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吃粮吃菜吃肉总体是有保障的。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武立权表示,大洪未必会造成粮食大减产。长江干堤、圩堤堤防加固,农田的安全系数升高,再加上排灌等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业科技含量提高,都给防灾减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南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亦表示,相较多年同期,今年湖南省的整体灾情比较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在可控范围。

 

为最大可能降低汛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二级应急响应,向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5个省份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灾区调查了解灾情、评估影响,会同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完善防汛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技术方案。

 

7月14日,奚伟在稻田边查看“丰产沟”的水量。新华社记者 马姝瑞摄

 

中国南方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组织专家深入农户指导,积极调配各类防汛物资,以帮助受灾严重地区保障和恢复农业生产。

 

为应对灾后生产需要,湖南省农业农村部门提前组织两个检查组对17家企业储备的170多万公斤种子开展检查,储备种子数量全部在位,储备企业管理措施到位,可满足补种需求。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对因灾绝收田块实行农作物补种、改种,对水淹和受涝渍农作物尚能恢复生长的,通过查苗补苗、增施速效肥等途径减少损失。

 

“目前离秋粮全面收割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各地只要加强田间管护,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相信能够夺取全年粮食丰收。”长期从事一线农业技术指导的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董召荣说。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