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湖北:米价重回节前水平 短期内难现趋势性上涨 时间:2020-04-03 来源:粮油市场报 从2月底到3月底,湖北稻米价格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大米价格也重新回到节前水平,前期大量采购稻谷的企业,目前已出现大米销售量较大幅度下滑。
春节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湖北地区稻米市场出现小幅上扬。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在粮食加工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的带动下,稻米价格已回落到正常的运行轨道。其后,随着国外疫情迅速升级以及受部分国家限制出口的舆情影响,稻米市场价格应声小幅反弹上扬。整个一季度,稻米市场就是一幕一波三折的“疫情跌宕市”。
春节期间稻米行情温和上涨
随着疫情的发生,湖北各类企业全面停产,到2月中上旬,市场口粮供给出现短缺,粮价随即小幅上扬,本地优质米价格从节前1.9元/斤上涨到2.0元/斤左右,普通中杂米从1.70元/斤上涨到1.80元/斤左右,上涨幅度均在0.1元/斤左右。
主要原因有:一是疫情发生前期临近春节,湖北地区粮食加工企业基本全面停产。后为保供稳市,少量粮企复工生产,大米供应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二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居家隔离,居民、超市、米企等的节前备货逐渐消耗,大米需求开始恢复。受交通管制影响,粮食物流配送不能满足市场供应需求,推动大米市场价格上涨。
企业复工政策粮拍卖稳定粮价
各地政府从2月初开始,陆续放开粮食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工企业原粮库存告急,原粮价格应声上涨。湖北各级储备和中央事权粮油开始投放市场,保供稳市。
以中储粮湖北分公司为例,累计向湖北市场投放小麦10万吨、稻谷15万吨,确保加工企业对原粮的需求,发挥央企对粮食市场的“稳定器”作用。孝感直属库从1月下旬到2月上旬,通过中储粮网投放稻谷1.3万吨,比往年投放时间提前约3个月。
由于全省稻谷储备充足、市场供应及时,市场价格并未出现恐慌性上涨,仅仅因为需求与供应的时间差造成市场合理的小幅上扬,符合市场预期。
疫情基本控制粮价再次回落
3月中旬,湖北地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路物流基本解禁。由于各级储备稻谷充足供应、保障及时,粮食加工企业大范围复工,加之外地粮食补充,粮食市场逐步平稳。但受疫情余波对大米需求的影响,以及学校推迟复学、企业复工率不高的影响,大米市场规模性需求不旺,大米价格再度回落,市场回冷。
从2月底到3月底,稻米价格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大米价格也重新回到节前水平(本地优质米价格1.9元/斤左右,普通中杂米1.8元/斤左右),前期大量采购稻谷的企业,目前已出现大米销售量较大幅度下滑。
稻米市场不会趋势性上涨
3月下旬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有效的防控,开始出现零增长的成绩,基本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但对疫情的警惕性和防控要求仍然没有降低。与之相反的是,国外尤其是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疫情蔓延,引发各国恐慌性囤积粮食并限制大米出口,给国内粮食市场会带来短暂舆情风险,我们需要正确面对,不要盲目应对。
预计后期稻米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趋于稳定,其间会有小幅上涨波动,优质新粮始终是市场宠儿。
从粮食储备来看,国家各级储备库存充足。由于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量持续增加,库存量节节攀升,各级仓容爆满,国家政策性粮食去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亟待减存量抑增量。
从粮食政策来看,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由2019年的1.26元/斤提高至1.27元/斤,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促进“优粮优价”,释放了政策明确支撑的利好信号。如果气候正常,今年水稻生产将保持总体稳定,双季稻下降势头将得到遏制,稻谷产量可能稳中略升,仍将呈现产大于需之势。
从国际市场情况来看,我国粮食保持较高的自给自足率。一是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二是我国的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储备完备,能够确保粮食产能稳定、供给充足、市场平稳,足以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三是全球疫情爆发,给国际粮食市场带来较大波动,但对我国目前粮食市场影响不大,反而可以提高国家政策性粮食去库存的力度,减轻稻谷库存压力。
从后期粮食市场来看,仍有无法预知因素或将引起市场较大波动。一是国家政策性粮食拍卖底价、投放量如有大的变动,将会给市场带来导向性的波动。二是粮食生长期间,病虫害、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质量、产量下降。三是国外疫情爆发的范围和持续时间继续扩大,后果难以预料。
鉴于以上情况,国内国际各方面因素短期内都不会推动稻米市场价格趋势性上涨。“湖广熟,天下足”,湖北自明朝起就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现在的湖北更是加工产能充足、稻谷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