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稻米

重拾双季稻种植信心

时间:2020-02-21 来源:粮油市场报

  2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必须给农民释放明确信号: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视情可适当提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


  双季稻,一般指的是先种早稻、收割以后栽晚稻的双季连作方式,也就是同一块稻田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稻作制度。春耕在即,把恢复双季稻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和部署,足见此事分量之重。


  这得回顾一下双季稻历史。从生产看,双季稻收获量下降。对此,早稻生产最能说明问题。1989年全国早稻种植面积936.5万公顷,1999年跌至757.5万公顷,2009年跌至587万公顷,刚过去的2019年仅为445万公顷,跌到改革开放后最低点,而产量则从1984年5330.5万吨的历史最高点,减为2019年的2626.5万吨,减幅一半略多。


  从产区看,双季稻主产省减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产早稻的省份15个,如今剩下10个,即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近10年,湖南、江西、广东、广西4省早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2019年占到85%,而上世纪80年代,浙江年产超过600万吨,远高于当年安徽、湖北的产量,也高于广西,接近江西。然而,其时占全国早稻产量12%的浙江、6%的福建,近10年占比仅为2%左右;一度年产量数以百万吨计的江苏,至今基本不种早稻,而粳稻产量已位居全国第二。


  再近点看,全国早稻播种面积,近5年连年减少,而且各省皆减。2019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45万公顷,比2018年减少34万公顷,下降7.1%,一年的减量,相当于浙江、福建、海南、云南四省累加的种植面积。


  双季稻面积减少及与之相关的涉粮涉价信息,令决策层不得不绷紧粮安这根弦。所涉信息包括我国稻谷去年减产252万吨、全球2019-2020年度大米产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期国内稻谷去库存、当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还有世界联农组织预测粮价上涨,等等,都得引以为重视。


  不错,多年来南方“双季稻改单季稻”,进一步缩减了品质较差、单产较低的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有效增加了品质更好、单产更高的中稻面积。但是,当“双改单”现象演绎到需要适当刹车的地步,当既可作为食用口粮又可用作工业、饲料用粮的早稻可能紧俏之机,当水稻品质结构面临优质稻与常规稻需要协调发展之时,就要考虑如何恢复双季稻面积,激励弃种早稻的农户重拾种植信心。


  种什么粮,种多少粮,靠政府组织,靠市场调节,也靠粮农自觉。而光靠政府,是不够的。十来年前,湖南作为最大的早稻种植省,政府层面试图将千万亩一季稻田中的500万亩传统双季稻区,恢复为双季稻种植,并提出每年争取恢复百万亩以上,但效果不大理想。而今,省里正动员基层组织与农民群众,及早谋划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着力解决“双改单”问题。


  现今粮农兼业化、老龄化现象突出,新型职业粮农、粮农经营主体兴起,他们的自觉,源于对政府号召的响应,源于对市场信息的判断,可粮食市场活动中最直接的反应信号还是价格。这些年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最低价框架仍在。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调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的信号也是或稳或提。正当春回大地时,这的确是鼓舞粮农恢复双季稻的好消息。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