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稻米

广西灌阳:激发产业脱贫的动能

时间:2020-01-02 来源:农民日报

  时值冬季,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水车村,一个个塑料大棚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看到记者好奇的目光,村民翟秋正掀开塑料大棚的一角,只见平整的土地上,长着白花花的羊肚菌菌丝。


  “我们先种一季优质水稻,收获后建大棚,再种一季双孢菇、羊角菌等,一年双收,水稻亩产值2000元,食用菌亩产值可达1.5万元。”翟秋正说,这里有10多个贫困村民务工,每月能拿2000元工资。


  这40亩地是县里正在大力推广的“稻+菌”综合模式示范点,是实施特色农业产业脱贫的“先头部队”。


  这是当地的创新,其实也是无奈。“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的资源条件,如果没有好点子,无法让这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顺利脱贫。


  近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研判,向贫困全面突围: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区,以科技的力量激发产业动能,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设置扶贫车间让贫困户稳定就业。


  选对路子,精准发力,扶贫成效凸显。截至2019年,全县优质水稻、林果、油茶、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6%,贫困发生率降至0.78%。


  以示范区为引领 用科技提升产业


  2016年以来,灌阳县累计发放贫困户产业“以奖代补”项目资金9984.42万元。金额颇大,然而,如果把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似的注入贫困面大的地区,一定“失了准头”,效果也大打折扣。


  县里决定,要以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引领,推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进而提拉起全域农村经济发展。由此,灌阳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创建“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千家洞雪梨黑李产业核心示范区、油茶产业示范区等三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如今,黄关镇联德村、龙吟村的名气不小,2019年10月,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此成立。这里的“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是袁隆平院士1000公斤高产攻关基地之一,示范区总面积3万亩,覆盖贫困人口4367人。


  “我们从2009年引进超级稻,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吨半稻’。”联德村村主任史维军告诉记者,示范区内采用“超级稻+再生稻+绿肥”种植模式,头季稻和再生稻合计每亩产值达4720元。


  史维军说,政府给贫困户很多“福利”,种超级稻,除了有1000元/亩的产业奖补外,每户还能获得100斤化肥。想在稻田里养鱼,政府会免费提供鱼苗。截至2018年底,示范区共带动2070户贫困户脱贫。


  “田种稻、坡种果、山育林”是灌阳县近年来因地制宜、科学产业布局的写照。


  灌阳镇的千家洞雪梨黑李产业核心示范区,以大仁村为核心,涵盖上王、秀凤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2.5万亩。示范区在做大梨李产业的基础上,通过瑶族文化体验、“二月八”农具文化节、“六月六”尝新节等活动,年吸引游客10万人次,带动贫困户666户2441人脱贫。


  有奖补,有先行示范区的带动,县里的示范场纷纷发展起来。以秋冬种示范场为例,凡每年9月1日后,首次自主利用冬闲田规模种植白菜、菜心、芥菜等特色蔬菜,以及种植小麦、蚕豆等粮油作物的,均可获得相应奖补。近两年,灌阳县共发展示范场110多个,总面积1万多亩。


  选对了产业,还须有技术的加持,才能释放巨大动能。黄关镇大竹山村是一个山区贫困村。2018年7月,灌阳联春牛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脱贫项目正式动工,一期工程引进优秀西门塔尔种母牛120头,种植牧草60多亩,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创造就业岗位50个。


  “公司以肉牛品种改良为主,运用生物技术,能将传统的肉牛养殖效益提高50%以上。”大竹山村村主任赵增来说,目前有20多名贫困村民在公司务工,公司还提供母牛给农户饲养,全程免费技术支持,生出小牛一年后,公司统一回收,每户农户每年可增收近两万元。


  为了让扶贫的“靶心”更为精准,灌阳设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35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到贫困户家中上门指导,手把手帮扶。翟秋正的“稻+菌”综合种植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他的信心很足,因为县、乡里的技术负责人时不时就过来指导。


  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 为贫困户传经送宝


  农村致富带头人根植于农村,创业于农村,是农民身边鲜活的致富典型。近年来,灌阳县共完成216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和培训工作,确保全县67个贫困村每个村不少于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2018年,灌阳县创设“绿富联盟”,作为推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将全县生态产业致富带头人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目前,该联盟共吸纳10个成员单位,覆盖油茶、梨、李、枣等多种产业。


  为了让该联盟发挥实效,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协调机构,并派出技术指导员对联盟体进行一对一驻点帮扶。然后,联盟成员依托县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和远程系统资源优势,将自己的技术、经验快速传授给普通群众。


  黄关镇兴秀村的黄关大坪山生态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就是绿富联盟的成员单位之一。蒋晓凤和蒋建军夫妇作为基地主要负责人,有着十多年的创业经验,深知农民增收不易。


  从2014年起,他们先后投入1000万元资金,为3600户群众(其中有5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苗木308万余株,每户贫困户还能获得免费提供的100斤肥料和上门技术培训。现在基地的油茶种植面积达1万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达4万亩,涉及灌阳县20多个行政村。


  “每年至少外出讲12次课。”蒋晓凤说,现在基地的培训大楼正紧张施工,一层和二层的框架已经完成,“培训楼建好后,不但有了专业的培训场所,参加培训的人员还可以在楼里吃饭、住宿,十分方便。”


  在绿富联盟试运营近半年的时间里,依托联盟基地安置贫困户就业1200户,以入股分红形式吸纳村集体经济投资400多万元,在开展公益方面投入300多万元,免费提供技术指导2300余人次,举办贫困户培训2000余人,产业推广3.45万亩。


  有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前面引路,灌阳县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起来,目前,67个贫困村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7个,实现全县所有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扶贫车间生产忙 贫困群众变“上班族”


  2018年,灌阳县把“扶贫车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采用“企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在全县开展就业帮扶,把生产加工厂办在贫困户家门口,让贫困户成为“上班族”,稳定增收,实现脱贫。


  水车镇三皇村村民蒋民发将自己的扶贫车间命名为“水车镇弃贫家庭农场”,他常年带动10个贫困村民通过务工增收。“‘弃贫’,就是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蒋民发说。


  在桂林康乐人粉业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贫困户伍齐凤从2016年开始就在这里工作。“以前在家种水稻、白菜,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每月能拿到大概3000元的工资,生活好了很多,两个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家里也盖了新房,我家在2018年实现脱贫。”伍齐凤高兴地说。


  在新街镇永富村的灌阳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里,贫困户刘玉珍正忙着将红薯粉条清洗晾晒。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她每年有近2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可以拿到70元。“红薯粉是我们这里的特产,工作虽辛苦,但是能从事这项工作我很开心。”刘玉珍说。


  为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积极性,灌阳县按每人1000元-1600元不等进行补贴,对新办的各类市场主体,带动5户及以上贫困户的,按1万元的标准给予市场主体一次性创业补贴。


  “这种激励机制简单直接,永盈红薯粉产销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务工,共获得2万元的奖补资金。”永富村村支书王熙槐说。


  对于县里的18个深度贫困村和48户极度贫困户,县委、县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按每个深度贫困村不少于5人的要求,目前已与9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务合同;除了12户极度贫困户自动放弃机会,其中33户极度贫困户已与各镇政府签订公益性岗位劳务合同,剩余3户极度贫困户被林业部门安排为生态护林员。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