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五大净调出省区观粮情 时间:2019-12-19 来源:粮油市场报 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种粮效益下降与政策补贴难精准“三碰头”,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稳粮压力加大。由于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贡献小,在部分产粮大县,种粮大户种粮收入不高,种粮积极性减弱;部分产粮区普通农户农业收入已不足家庭收入十分之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步下降。
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在粮食生产整体稳定的局面下,一些地区出现的变化苗头需要积极关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一项调研报告中获悉,近年来全国粮食产区出现萎缩、粮食调出省持续减少,2003年全国有13个粮食调出省,2008年减少到8个,目前仅剩河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安徽5个省区。
近日,记者走访5省区了解到,近年各地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但随着国际市场趋紧、国内购销需求变化,国内粮食安全依然面临风险。特别是近年来自然灾害多发、种粮效益下降、惠农政策见效难“三碰头”,一定程度影响了主产区群众种粮积极性。
基层干部群众期待,国家进一步明确鼓励种粮的政策导向,加大粮食生产风险保障,夯实稳粮丰粮根基。
五省区成粮食安全重要根基
秋收之际,记者在河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吉林等地走访看到,虽然近年各地都曾不同程度遭遇过自然灾害等影响,但粮食生产能力长期保持稳定,粮食产量稳中有增,5省区成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根基。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胡友林说,内蒙古是我国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1250万吨粮食的能力,近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亿亩以上,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在2018年粮食产量达3553万吨的基础上,2019年全区粮食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吉林省粮食产量已多年保持在3500万吨左右。今年吉林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8606.9万亩,虽然多地遭遇春旱和夏季多雨天气,但作物长势依然好于上年,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王涛说,近几年吉林省有一半粮食外运。
作为传统的人口大省和产粮大省,河南不仅养活本省近亿人口,还长期向全国提供充足的粮食产品。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黄伟介绍,201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6649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1%,向全国调出粮食及其制成品2000万吨。
作为唯一一个南方粮食净调出省,安徽也保持了常年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级调研员夏仕重介绍,2018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4位,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300万吨,调入400万吨左右,已经连续16年为全国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而且近年在调出数量保持高位的前提下,粮食品质不断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粮食市场需求。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申洪源表示,以上5省区是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地形条件好、土壤肥沃,本身就具备很好的粮食生产优势,加上当地群众长期的粮食生产经验,基本上只要把这五大省区的粮食生产抓在了手里,国家的粮食安全就基本上有了保障。
三大制约因素“碰头”
记者调研发现,虽然净调出省粮食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但随着国际战略环境不断趋紧、粮食市场需求变革,粮食安全风险仍存,特别是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种粮效益下降与政策补贴难精准的“三碰头”,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种粮积极性,国内稳粮压力不断加大。
一是天灾多发、保障乏力。记者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湖南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6.4%,为1951年以来历史第3低值,部分农业大县无有效降雨天数达90余天,高温少雨导致部分地区中晚稻减产。在黑龙江,今年7、8月份持续强降雨,也使部分农田出现积水内涝,局地农作物受灾,甚至绝产。
自然灾害多发严重挫伤了不少种粮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湖南岳阳市屈原管理区鸿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运武种了1000多亩水稻,晚稻受干旱影响,每亩减产20%左右,他感觉“种粮没赚头”。
黑龙江省富锦市一位种粮大户说,现在种粮成本越来越高,农忙时人工一天就得两三百,水田承包价格从前几年的每公顷五六千元涨到了9000元,再遇到自然灾害,肯定会赔钱,“谁还愿意再种粮?”天灾难测,农业保险“不给力”。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种粮大户司海丰说,农民种地还是靠天吃饭,经营规模越大风险越高。“只有绝收才能从保险公司拿到一小部分补偿,这几年极端天气多,农民经营风险更大,没有完善的农业保险,心里就没底。”司海丰说。
二是收入下降,种粮积极性降低。记者走访5省区多个产粮大县和种粮大户发现,近年来由于粮食生产对地方财政贡献小,种植户种粮收入不高,种粮积极性普遍减弱。安徽省霍邱县邵岗乡党委书记刘开宝说,之前乡镇有10户流转面积超过2000亩的种粮大户,现在一户都没有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种植效益不好。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调研显示,2018年河南全省小麦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568.4元,比上年增加23.7元,增长4.4%;亩均收益371元,比上年减少68元,降幅为15.5%。成本增长、收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各类经营主体投入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安徽省阜阳市种粮大户葛浩新说,对普通农户而言,农业收入已经不足家庭收入的1/10,一般农户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自然逐步下降;对大户而言,目前还不能摆脱农业“靠天收”的被动局面,存在着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的问题,而且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亟待加大,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
三是政策配套难、补贴欠精准。记者采访了解到,政策补贴不够精准、资金配套难等问题也是影响粮食主产区扩大生产和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南省一粮食主产县的农业干部说,现在很多的农业项目都需要地方资金配套,但是很多产粮大县、大市都是穷县、穷市,地方资金配套不上。黑龙江的农业干部表示,地方配套跟不上,上级拨付的资金也用不了,还可能被问责,索性不申请。不少种粮大户也表示,因为资金不足,一些农业项目申请不下来,农田基础设施跟不上、农业科技推广受限,影响了粮食主产区在粮食生产上的进一步投入和拓展。
此外,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政策补贴覆盖不精准也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胡友林说,内蒙古是我国北方地区粳稻主产区,种植面积达260万亩以上,但一直没有享受到水稻种植补贴;内蒙古还是马铃薯主产区,也一直没有享受到国家的小麦种植补贴和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政策。
农民融资难、贷款难依然存在。吉林榆树市子荐农场负责人李艳红今年将土地、农机全部抵押才从当地信用社贷款了26万元,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近几年,李艳红一直想扩大经营规模,但由于贷款难一直没有实现。刚刚秋收完,李艳红就急着把粮卖了还贷款,“如果等到明年再卖,一公顷玉米能比现在多挣将近2000元。”
加大粮食生产风险保障
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基层农业干部和种粮大户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在政策上明确导向,加大粮食生产风险保障,不让主产区、种粮人吃亏,还应根据当前粮食产销市场的新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确保惠农政策落实见效,稳定粮食安全根基。
柳军力、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大户于培康等建议,应对规模化的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进行支持,特别是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土地生产力等顾长远的基础建设方面。
刘开宝说,要实现粮食稳产还要依托规模农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能力,但基础设施是当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希望国家有计划地加大对农业基础水利设施的投入,改善农田基本条件,为规模化作业和现代化转型提供条件。于培康说,我们在农田设施改造、绿色生产等方面投入很多,每年都会有几百万元投入到有机肥、土壤修复上,这不仅仅是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也是对国家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肯定。
此外,农业干部还呼吁,国家政策要有更明确的导向,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保护和支持,不让主产区种粮吃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强调,产粮大县往往都是财政穷县,而粮食主销区往往财力较强,要探索主销区与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更加有效地调动产粮大县的积极性。
对于种粮风险问题,行业人士建议可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提升粮食生产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种粮收益。申洪源等受访者表示,“保险+期货”能够利用市场和资本,为涉农产业主体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收入保险,规避了农民最担心的受产量、价格、灾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更好地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针对群众关注的部分补贴政策精准度不高的问题,胡友林等农业干部建议,可考虑根据各地种植实际适当调整补贴范围,确保将主产区纳入政策鼓励范围,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
“比如可考虑在内蒙古地区实施水稻(小麦)种植补贴和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政策,同时进一步扩大耕地轮作试点任务规模,形成多种轮作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胡友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