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 |
中晚稻托市范围扩大 支撑价格回稳 时间:2019-11-26 来源:西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一、国内价格
进入11月份,中晚稻进入上市高峰期,新稻供应压力增大,加之大米需求疲软,整体价格上涨乏力。目前已有安徽、湖北、河南、四川、江苏五省陆续启动托市收购,后期支撑价格回稳。截至11月1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708万吨,同比减少85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838万吨,同比减少53万吨。
陕西市场
陕南地区中晚稻已全部上市,主要市场转向新稻。根据了解,米厂等加工企业的主流收购价为2460元/吨,同比去年(2540元/吨)低80元/吨,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中晚稻水分偏高,质量略差;另一方面与最近供应量增加,不具有价格竞争力有关。各粮食经纪人的收购价集中在2400元/吨。
主产区市场
![]() 11月15日最低收购价稻谷(2013-2015年)交易结果
籼稻:11月15日的成交结果显示:分年份看,2014年产早籼稻成交0.7万吨,成交均价为1815元/吨,最高价超出交易底价30元/吨;2015年产早籼稻成交2.33万吨,成交均价为1930元吨,交易较为激烈,最高成交价超出交易底价210元/吨。这主要是由于今年早籼稻竞价销售底价与去年相比下调幅度较大,市场竞争力增强,一些替代需求增加,尤其是低价早稻方面,因此总需求量增加。2016-2018年产早籼稻计划销售302261吨,均未成交。
中晚稻在生长期间遭受不利气候影响,导致整体上市时间较去年晚,收购进度也慢于上年水平。随着五省陆续启动托市收购,收购进度逐渐加快,政策支撑力度逐渐增强,带动普通中晚稻价格保持稳中上涨趋势。其中,湖北地区的托市收购对价格提振作用非常明显,多数地区中晚稻收购价逐步向托市价靠拢,部分地区已经处于托市价水平,荆门地区2520元/吨、黄冈地区2500~2520元/吨。湖南地区的托市效果短期内还不是很明显,长沙地区2340元/吨、常德地区2400~2480元/吨,张家界2500元/吨,仍在托市价下方运行,预计后期会对价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 国内稻米价格表
粳稻:黑龙江、吉林购销较为活跃,辽宁收购相对缓慢。苏皖产区新稻收割进度继续加快,其中江苏粳稻已收获近60%,收购主体维持低库存状态,米企和贸易商多在观望市场后续走势,收购较为谨慎。由于目前多按出米率定价,区域涨跌不一,但“优质优价”现象明显。其中龙江虎林的收购价为2640元/吨,周比上涨40元/吨;龙江建三江收购价为2620元/吨,周比上涨20元/吨。
![]() 国内粳稻价格表
大米:籼米和粳米大多维持稳定,籼米价格局部下跌40-160元/吨,南方出厂价大多集中在3100-3780元/吨。粳米价格局部波动20-100元/吨,南方及东北地区粳米出厂报价集中在3700-4760元/吨。
二、国际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11日报告:本月2019/20年度全球稻米的主要变化情况是:供应量增加140万吨,主要是由于年初库存的增加,同时也反映了2018/19年度消费量的下降。全球产量小幅下降。印度由于充足的水供应增加了秋播作物的种植意愿,产量增加了100万吨。印尼由于雨季的推迟,产量减少了90万吨,菲律宾由于农民转种经济作物,产量减少了20万吨。全球出口量略有下降,其中泰国的降幅最大,为50万吨,主要是因为泰国的出口价格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印度出口增加了20万吨,反映出当地农作物产量增加;越南出口增加了20万吨,反映出价格竞争力增强。全球进口量减少50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增加80万吨,中国、尼日利亚和菲律宾分别减少60万吨、40万吨和20万吨。期末库存增加了200万吨,达到创纪录的1.77亿吨。
我国大米进口减出口增。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8万吨,1-9月累计进口大米173万吨,同比减少48万吨,减幅21.72%;9月份我国出口大米9万吨,1-9月累计出口大米215万吨,同比增加80万吨,增幅59.3%。
三、后市分析
籼稻:早籼稻市场仍以国家最低收购价早籼稻为主,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交易公告显示,11月29日计划销售2013-2015年产早籼稻30万吨,标的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和湖南三省。各企业可根据需求随用随买。中晚稻市场在已启动托市收购的地区,这种价格提振作用将会更加显著,预计后期价格稳定在托市价(即2520元/吨)附近,而黑龙江、湖南、江西托市启动情况将成为影响当地市场走势的最重要的因素。
粳稻:东北地区粳稻将会集中上市,但据了解,质量与往年相比较差,且上市初期农户惜售心理严重。所以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很大,预计后期价格围绕在托市价附近波动。另一方面,江苏的新粳稻质量较好,价格也不高,所以预计江苏粳稻将会外销。
大米:大米现在依旧是销售淡季,且供应量充足已是常态,预计后期价格偏弱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