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交易所公告
国际版

国际粮价正悄然“换锚”:俄罗斯农业的强势崛起

时间:2016-12-30 来源:华尔街见闻

2016年,已阴跌数年前景看似将继续黯淡的大宗商品,集体上演了绝地反击,铁、煤炭、石油、贵金属和软商品(糖、棉花、咖啡等)纷纷录得大幅全年正收益。与此不相和谐的是,唯有小麦和玉米等粮价及与饲料价格密切相关的养殖业产品价格逆势出现“负收益”。

图:2016年大宗商品“收益”表现

wheat performs among the worst

除了厄尔尼诺让人“大失所望”:全球主粮种植并未受到破坏性影响,粮食库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之外,俄罗斯的粮食种植和出口的强势崛起,并与传统粮食出口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激烈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年国际粮价的悲催表现。

图: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及全球出口份额

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和出口份额

早在2010年美国农业部就预测俄罗斯在10年内,将在小麦出口方面超过美国。回头来看这一预期何其准确,但俄罗斯仅用了一半时间,在今年就已超过美国,成为美麦在厄尔尼诺破坏性预期消散之后创出数年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

俄罗斯超过美国小麦出口

俄罗斯的农业生产在苏联解体之后,由于政策原因经过了一段黑暗时期。但普京上台之后对农业重视有加,再加上油价崩塌和西方制裁的外部因素刺激,让俄罗斯农业加快了崛起的速度。农业崛起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考量,更有保持社会稳定和增加外交筹码的重要作用。

由于俄罗斯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如可耕地面积广袤、产地与出口港和出口目的地的距离较短等,让俄罗斯在农业补贴大大少于欧美的情况下,仍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具有相当好竞争力,特别是在卢布贬值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当前俄罗斯的农业崛起,从宏观上来看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微观上来看主要得益于成本优势。未来在政府政策保持稳定且更加倾向农业的情况下,其将继续扩大国际粮食出口市场份额,俄罗斯因素对国际粮价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政府政策

众所周知,时至今日农业仍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仍是天气。但对俄罗斯而言,最重要的却是政府政策。

苏联时期,俄罗斯的农业曾在70年代达到过“鼎盛”:约有2.2亿公顷的耕地。在苏联解体后耕地面积连续15年缩减,到08年时剩1.95亿公顷。常年存在的农业补贴机制在苏联解体后突然中止(苏联时期农业补贴占GDP的10%),高昂的农业生产要素和低廉的农产品价格让农业生产和耕地随之萎缩。

更要命的是,由于畜牧业的肉类价格也是农业补贴的“重灾区”(当时苏联的牛肉价格仅是国际价格的1/4)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进口肉类的政策,进一步打击了国内畜牧业和其对饲料谷物的需求,致使农业“雪上加霜”。

但俄罗斯农业萎缩在普京上台之后开始发生转向,普京在就任初期就提出:

“我们最优先的任务是要将粮食产出提升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并大幅降低整个国家对食品进口的依赖。”

贸易政策

此后俄罗斯农业迎来了密集的政府政策支持,其中贸易政策让俄罗斯避免了重蹈历史覆辙。2005年俄罗斯开始对进口肉类征收限制性关税,继而支持国内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对国内饲料类谷物的需求。2008年开始提高小麦出口关税,出现歉收之后又在2010年禁止出口小麦。一系列的政策增加了国内谷物的供给,防止俄罗斯再次陷入苏联解体后严重依赖进口,继而持续打击国内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

俄罗斯根据形势实施阶段性出口限制性措施,来保护国内农业的政策,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在2002至2015年间,俄罗斯的小麦年均出口增量达100万吨以上。

图:普京的“重农”政策让俄罗斯小麦生产和出口量呈现趋势性增长

普京之后的俄罗斯小麦生产和出口

结构性改革政策

除用贸易政策御敌于外,俄罗斯还在内部进行了结构性改革。前苏联时期的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基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农场,解体后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家庭所有和小型私有农场两种生产形态。

俄罗斯此后引入了农业控股的业态,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垂直整合相关产业链(生产、加工和销售)。相较于此前的业态,农业控股公司可以采用更好的育种、更多的化肥和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生产且更加注重效率和盈利,将资本、农业科技和先进管理“完美”组合在了一起。目前农业控股公司控制了俄罗斯1/5的耕地,但产量占超40%,是俄罗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

补贴政策

此外,俄罗斯农业部还“模仿”美欧开始提供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农作物保险;俄罗斯还设立了农产品价格稳定基金,旨在通过丰收年收储,歉收年放储的运营方式平抑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

为建立畜牧业需求与谷物需求间的良性循环,俄罗斯还对进口优良畜牧育种、奶业基础设施、猪肉和鸡肉生产等提供政府直接补贴。当然,为合格生产者提供超低息贷款用于生产资料的购买也“不在话下”。2005年至2010年间,俄罗斯政府对农业的财政直接支持实际增长了135%(已经通胀调整的真实增长幅度)。

一石数鸟的农业战略

俄罗斯“煞费苦心”扶植农业,其目的不仅仅单纯停留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层面,还兼有经济平衡、社会稳定和增加外交筹码的多重考量。

经济平衡

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在油价雪崩之前,近50%都依靠油气收入,2014年在俄罗斯5555美元出口收入中,近三分之二都来自于油气出口。所以,自油价从100美元/桶的神坛跌落之后,俄罗斯在2015年出现了近5%的财政赤字。但看似致命的打击并没有让俄罗斯“如期倒下”。到2016年时,俄罗斯的财政赤字预计将缩减至3.8%。

在油价雪崩面前俄罗斯的“柔韧性”主要来自于其已多元化的经济和出口结构。2015年时由于卢布大幅贬值,导致俄罗斯进口创历史低位,但除油气以外的出口却保持强劲。在“风声鹤唳”西方大肆唱空俄罗斯的2015年,俄罗斯仍实现贸易顺差1460多亿美元,粮食出口贡献了200亿美元的收入。在经济“再平衡”方面虽然粮食出口仅占俄罗斯2015年出口总值的6.1%,占GDP的比重也仅有5%左右,但在补足俄罗斯“自给自足”短板方面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图:油价雪崩面前充满韧性的俄罗斯出口结构

充满韧性的出口结构

社会稳定

农业发展的好处绝不仅限于经济层面,在俄罗斯的主要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其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扮演着社会“粘合剂”的重要角色。在俄罗斯经济看似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失业率却稳定在5.8%,这其中农业对就业的“缓冲”功不可没。(当然,低失业率掩盖了隐性失业。俄罗斯企业在困难时期不倾向于裁员,而是倾向于降薪、减少工作时间或“放长假”,而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需求也吸收了部分闲置的劳动力,起到了缓解隐性失业的作用。)

2016年5月,普京“进一步”签署法案,“免费”赠送给愿意定居远东的俄罗斯人每人一公顷土地,该土地前五年免税,五年以后可以自由出售或出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给走投无路的人以“人生的意义”,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让其充当天然的社会稳定器。

同时,俄罗斯地广人稀,虽然70%的人口聚集在数个城市,但剩余的30%农村人口分布稀疏且范围较广,繁荣的农业不仅可以为低收入人群带来更多收入,更可以带来“归属感”。当前普京高达近八成的支持率,农业繁荣带来的支持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交筹码

俄罗斯农业的快速崛起,部分也是受西方制裁的刺激。在2012年时,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额仍高达460亿美元,其中肉奶和酒类占超30%。2014年为“回应”西方制裁,俄罗斯开始禁止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国进口农产品,大大刺激了国内的肉奶生产。以猪肉为例,2012年俄罗斯进口猪肉1百万吨,2015年下降至30万吨,同时国内生产量升超40万吨(同期国内猪肉消费从320万吨下降至290万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制裁正中俄罗斯农业的下怀。俄罗斯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来扭转自苏联解体后肉奶类进口导致国内谷物需求下降的负反馈循环。农业的自给也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时底气十足,普京在今年7月宣布继续将对欧盟的进口禁令延长至2017年年底。而欧盟因丢失了俄罗斯这一重要农产品出口市场“损失惨重”:猪肉价格跌回了11年前,牛奶价格几近腰斩。为此,欧盟内部已经出现分歧,正在考虑尽早结束与俄罗斯的“对峙”。

可以肯定的,随着俄罗斯完成肉奶类自给和进一步增加谷出口,其农业牌的分量也会越来越重。

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

在俄罗斯农业政策和战略路线的护航之下,“人祸”已不再成为抑制俄罗斯农业充分发挥其巨大潜力的因素。而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将使其在国际粮价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农用地面积

俄罗斯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跟整个南美洲差不多大。其中25%的土地,即约4亿公顷都有潜在的农用价值,目前实际使用量仅有一半。

而潜在的全球变暖的趋势,也将在长期有利于俄罗斯获得多的农用地和更好的农业气候条件。曾有研究气候变化的美国科学家警告称,若任全球变暖发展下去,最终美国可能不再适合农业生产,而西伯利亚将沃野千里。俄罗斯联邦气候变化问题委员会的研究结论则更加精确:全球气候变暖将把俄罗斯适合“密集农业”的维度,向北“推移”600公里。

成本优势

当然,在现代农业条件下,经济成本至少与可用耕地面积同等重要,毕竟只有在经济账大体可行的前提下,才有对农地进行扩张的动力和意义。而在成本方面,俄罗斯具有可持续性的优势。

以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品种之一小麦为例,俄罗斯生产每吨小麦的综合成本不到100欧元,而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成本接近200欧元。

图:主要小麦出口国生产成本对比

俄罗斯生产成本优势

与其它主要出口国在生产成本方面拉开差距的重要来源是俄罗斯的土地,也就是在上图中的机会成本。如果将俄罗斯小麦生产成本的细项与澳洲进行对比会发现,俄罗斯的土地成本与澳洲相差悬殊。而考虑“压低土地价格”有利于农地整合和促进农业生产,这与俄罗斯的整体政策框架和战略相吻合,且俄罗斯仍有大量农用地“储备”,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土地成本将持续为俄罗斯农业提供竞争优势。

图:俄罗斯土地成本与澳洲相差悬殊

土地价格相差悬殊

而对于谷物而言,总成本中除生产成本外,还有加工和储存成本。就拿美国来说,堪萨斯小麦每年的储存成本就要占到小麦总价值的6-9%。截至2015年,俄罗斯的谷物储存容量在1.15公吨,且自2010年以来,新建容量与“退役”容量的比保持在1.5:1,让俄罗斯近年来的谷物存储能力超出生产能力10%左右。“持续过剩”的储存空间限制了成本上升。

而对于农产品出口而言,运输成本对于最终到岸价格及国际竞争力而言也至关重要。而俄罗斯谷物生产地与出口港口的距离,以及离出口目的地的距离,都相当具有竞争力。

目前俄罗斯谷物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最主要的“出海口”黑海附近,且在农业主产区中公路和铁路网络发达,更近的距离和更便捷的交通降低了俄罗斯谷物从产地运往出口港的成本。

图:俄罗斯农业主产区

俄罗斯主产区集中

此外,俄罗斯出口港的位置与全球主要粮食进口国,如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土耳其、沙特等“近在咫尺”。

图:占全球小麦进口量近50%的国家和地区位于俄罗斯的“服务区”

非洲中东粮食进口

俄罗斯粮食出口从生产成本到储存和运输成本方面都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这也难怪在欧盟和美国每年向农业提供高达总产值近40%(约合每年800亿美元左右)补贴的情况下,俄罗斯仍能在“弱补贴”的情况下(为加入WTO,俄罗斯承诺2012年粮食综合补贴不超过100亿美元,并在2018年前逐步削减至44亿美元),以低价不断抢占欧美传统粮食出口市场的份额。

俄罗斯因素将在国际粮价中变得愈发凸显

今年全球最大粮食进口国埃及“背叛”美国和欧盟转而购买俄罗斯小麦,是俄罗斯抢占欧美粮食出口份额的最有力例证。俄罗斯的“搅局”让号称拥有国际粮价定价功能的美国期货市场出现了“失灵”,美国的小麦农户在期货套保中遭受了损失。

一般而言,小麦农户会使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来锁定丰收时的价格,合约到期时其价格将与现货价格重合。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近到期的三个期限的小麦合约价格却比现货价格高出了25%,让期货失去了套保的功能。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小麦丰收且出口部分受阻,导致储存设施爆满,导致交割仓库提高了隐含储存成本。

 

而这或许仅仅是开始。俄罗斯计划将在未来15年进一步将粮食出口量提升60%。除了俄罗斯内部政策和“天然禀赋”将持续对此提供支持外,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卢布和美元汇率,也将在美联储的升息预期下,继续有利于俄罗斯农业出口。此外,由于俄罗斯谷物收割期早于其它主要出口竞争对手,随着其出口份额的增大,其在对国际粮价的定价方面的“先发优势”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为重要的是,俄罗斯的粮食出口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打破自苏联解体以来,肉奶类进口——饲料谷物需求下降——农业生产凋敝的负反馈循环的手段之一。根据农业自给的需要,不排除俄罗斯在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之后,调整农产品进出口政策。彼时,俄罗斯的一举一动将更加牵动国际粮价的“心”。
 


版权所有:哈尔滨谷物交易所 黑ICP备11006394号-1
哈尔滨谷物交易所客户信息交流群:90760821 1914658765
公司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创新三路800号2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