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国产大豆变“金豆”谨防后市“转冷” 时间:2021-11-25 来源:光明网 图为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大豆晾嗮场。徐宏宇 摄 在国产大豆市场表现强劲的情况下,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新季大豆价格高开高走,农户挺价惜售心理持续走强,加剧购销矛盾,大豆价格不断创新高。 国储收购价底部支撑、期货市场行情走高、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减少,成为现货大豆价格居高不下的“兴奋剂”。 年底进口大豆即将大量抵港,将登上国产大豆高价格的“戏台”,豆农风险几何? 诸方期盼一个成熟稳定的中国大豆市场。 新季大豆逆势高开高走 东北新季大豆已进入购销期,上市后本应增加市场供应量,价格有所下降,但却出现逆市高开高走的情况。 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种粮大户孙波今年种了2000亩大豆,收获的大豆在院子里堆成了“小山”。孙波说,大豆价格从刚上市时的每斤2块7毛多涨到了现在的3块左右。黑龙江省克山县种粮大户林桂房说,大豆毛粮价格在11月初就达到6000元/吨,大大超出预期。 目前正值东北产区大豆供应旺季,其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记者了解到,从11月9日至11月15日,齐齐哈尔市讷河象屿农产有限公司连续五次提高大豆收购价格。该公司最新收购公告显示,11月15日起,大豆蛋白在39.5%至40%、水分在13%以下的大豆,收购价格为3.13元/斤。短期来看,预计产区大豆价格仍将维持偏强态势运行。11月22日,中央储备粮嫩江直属库有限公司、中央储备粮北安直属库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公布国产大豆收购公告,自11月22日起大豆收购入库价格3.15元/斤。 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贸易商胡小雷说,新季大豆上市的价格是2.75元/斤,如今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北安市、海伦市、巴彦县等大豆主产区毛粮价格都突破3.1元/斤。海伦市有“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之称,海伦市粮食局局长陈英健表示,今年海伦市大豆面积245万亩,大豆价格高开高走是市场化选择,有利于农民增收,让农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可能带动豆制品等食品价格上涨。巴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焕忠表示,去年前期大豆价格低,后期涨价,一部分农民就没见到效益,今年大豆价格高开高走,农民都能见到效益。 大豆价格缘何一路上涨?自2020年开始,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一号期货主力大幅上涨,从此前的3300元/吨上涨到2020年年底的5700元/吨。今年东北新季大豆上市后,大豆一号期货持续上涨,最高点超过6500元/吨。目前大豆一号期货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高位。 大豆市场分析人士戚兵从9月初持续跟踪大豆市场变化。他表示,新季大豆上市之初,销区市场普遍“恐高”,加上国储的拍卖影响,多数企业未能正常备货。受天气与疫情影响,东北产区大豆收割延后,大豆市场出现短期的供需失衡,销区库存偏低,促使新季大豆价格高开高走。近期受运输不畅及农民惜售影响,市场主体分别进行期货套保,在中储粮公布超过3元/斤的收购价格后,多方市场主体看涨大豆。同时,中储粮三次单向拍卖成交火热,再次增加了市场看涨情绪,促使两周内期货价格上涨至逾6500元/吨的历史高点,现货也随之跟进,毛粮价格突破3元/斤。期货市场行情成为大豆现货行情大幅上涨的“兴奋剂”。 国储收购价成为东北大豆价格的底部支撑。自10月以来,中储粮在国内多次拍卖大豆,成交量不断走高,溢价率也屡创新高。11月2日,中储粮拍卖2018年、2019年国产豆,5.24万吨大豆全部成交,成交最高价6300元/吨,最低价5940元/吨,成交均价6111.21元/吨。戚兵说,先是国储收购价垫底,而后贸易商希望高价套保、农民盼涨、多头跟风,已形成“众星拱月”现象,大豆期货价格在多个交易日创出历史新高。 “国储大豆收购价格大幅提高为产区大豆市场保持坚挺提供了重要底部支撑。”《粮油市场报》大豆分析师刘从新认为,国储高溢价拍“陈豆”、再高价收新豆的举措,让市场看涨信心受到强化,点燃了其他入市主体高价抢购的热情,一些贸易商相互抬价抢购,市场报价也是一日多变。 另一方面,进口大豆价格上涨,近期进口大豆数量减少。海关总署11月7日数据显示,1至10月,大豆进口量7908.3万吨,减少5%,进口均价每吨3531.8元,上涨30.2%。尤其是10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仅为511万吨,较上年同期869万吨下降41.2%,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同比下降25.7%。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受国际影响大,从国外大豆的表现来看,近期的出口价明显上涨,对国内大豆价格构成支撑。 国产大豆面积减少是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诱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此前发布信息,202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同比下降。海伦市、巴彦县大豆面积分别减少40万亩、15万亩。陈英健、张焕忠表示,受去年玉米种植比较效益优势明显的影响,今年部分农民由种大豆改种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尽管单产提高了,但总产量还是有所降低。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唐启军在走访大豆产区后也说,今年黑龙江大豆面积比去年有所下降,农民种植成本的提升决定了新季大豆价格不会低。 此外,近期黑龙江省受防疫措施影响,加上东北多地连日遭遇暴雪和冻雨等极端天气,收购和运输环节受阻,大豆流通和外运量减少,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剧。受采购成本和运费等上涨影响,涨价势头从产区向销区传导。 农户惜售市场收储难或成“国产豆搭台、进口豆唱戏” 种植成本增加,大豆价格一路上涨,农户惜售,市场交易冷淡。国产大豆购销出现价格越涨、农民越惜售、市场越难收上大豆的怪象。孙波说,由于土地流转价格大幅上涨,虽然大豆价格涨到了每斤3块左右,但并没有多少利润。“现在大豆价格持续上涨,不急于销售,再看看,听说还要涨。” 像孙波一样存在惜售心理的农户,在黑龙江不在少数。去年突如其来的大豆上涨行情让很多农户没有想到,农户还是按照前些年的售粮习惯,在新粮上市后就开始集中卖粮,结果赶在了价格低点卖出大豆,后期价格一路上涨带来的利润,提前售粮的农户并没有享受到。 林桂房认为,尽管最近粮商提高了大豆收购价格,但身边很多大豆种植户都对大豆后市看好,惜售心理强烈。因此短时间内豆农的大豆不会出手,会继续观望。 陈英健、张焕忠等基层农业干部表示,上一年大豆价格一路走升,按农户思维,倾向于认为新季大豆价格会持续走升,农户“越涨越不卖”的销售习惯再次凸显,惜售心理较浓。加之去年种植成本提升,农户惜售心理更强,尽管现在的价格超过了农民的心理预期,但仍多有观望情绪。 受去年粮价上涨影响,黑龙江省北安市今年春季土地流转价格每公顷至少增加2000元,农资价格也上涨,目前该地的大豆价格已涨至3元/斤。北安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对今年所种的5万亩大豆收益表示乐观。他认为,除了价格上涨因素,大豆生产者补贴也会让豆农得到实惠。2021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者补贴提升,由去年的238元/亩提升至今年的248元/亩。 受农户惜售影响,加工及收购市场表现惨淡。作为豆制品加工企业,黑龙江八旗粮油有限公司面对大豆市场价格的高开高走,并不敢大量存储,只能边生产边收购。公司董事长刘宏伟介绍,该公司目前收购的新季大豆仅3000多吨。 10月26日起,“国家队”中储粮的多家直属库开始收购大豆。虽然入库价格基本与市场价持平,但收购量却很少。有的大豆产区出现了报价高但却无人卖豆的“有价无市”现象。 对于东北大豆来说,除了部分在本地加工外,一部分要流向南方加工市场。在农户惜售心理驱使下,大豆粮源南下可能趋缓,市场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刘从新表示,目前进口豆与国产豆价差较大,可能给未来的进口豆进入国内食品市场留下较大空间,或将形成“国产豆搭台、进口豆唱戏”的局面。 后市转冷风险陡增市场出现“四难” 从目前的大豆购销市场来看,大豆价格已相对较高,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港口大豆货源量少,但年底进口大豆将大量到港。刘从新预测,11月底会有大豆抵达我国部分港口,通关后要到12月中旬才会有流通。 中储粮官网显示,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该集团与多个供应商签约采购巴西等地进口大豆840万吨。刘从新、戚兵等表示,随着进口豆的大量到港,届时或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价格下跌风险加大,后期大豆现货市场容易出现交易量减少的情况,需谨防大豆市场转“冷”。 新季大豆价格上涨至较高的位置,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酝酿着大豆购销市场的高风险,这给市场、农户、贸易商、下游加工企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四难”现象。 第一,农户对售粮时段把握难。业内人士认为,新季大豆价格一路上扬,农民惜售心理较强,农户对售粮时机的选择难度在增加,“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将继续影响农户收入和种粮积极性。对此,海伦市、巴彦县等大豆产区的农业粮食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适时销售、分批销售,加强对农民科学储粮的指导,避免因暴雪等极端天气出现坏粮情况。 第二,贸易商在价格高企行情下收豆难。已停收大豆多天的贸易商胡小雷介绍,尽管收购价格较高,但农户仍不愿意卖。而下游市场需求主体对现在的价格又不愿接受,他只好停收。刘从新建议,销区不要持续观望,也不要过早期待进口豆替代,在南北产区价格稍有转稳时,适量补充短缺。 第三,贸易商采购策略制定难。一些贸易商表示,新季大豆市场的操作难度将增大,主要原因在于新季大豆价格高开高走,他们不敢大规模收购,一旦价格出现调整,赔钱风险就会陡然增加。刘从新表示,东北贸易主体要适当缓解过分追高的情绪。 第四,下游加工企业盈利难。去年大豆价格持续上涨,给下游加工企业经营带来压力,而原料成本上涨向下游传递并不顺畅,产成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原料成本上涨幅度,影响了企业加工利润。主要加工豆浆粉的黑龙江省海伦市龙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平介绍,去年底以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原料成本上涨幅度,企业处于保本状态。 陈英健、张焕忠等基层农业干部表示,市场购销出现的新情况需要市场去调节,贸易商、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应随行就市,根据自身发展,掌控风险,加工企业要适度建库存。 增加市场调节能力避免出现“大豆之殇” 近年来,我国国产大豆加工业实现一定程度恢复,但整体实力仍较弱。针对当前我国大豆购销市场的不稳定,专家和业内人士希望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影响市场秩序和农民收入。 首先,引导农民适时销售。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对大豆价格进行监测,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价格、供求等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理性分析判断市场价格并适时销售,确保卖得出、卖上价,增加农民种粮收益。 其次,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分析师侯芝芳建议,强化期货市场投机度监测,研究制定指标对期货市场进行监控,避免出现过度投机。加强对相关信息的舆情监控,避免出现夸大市场或煽动性较强言论对市场情绪造成干扰。 再次,要加快建设我国全球大粮商、拓展油料供应来源,避免在大豆供应紧张时过于被动。专家建议,以巴西、美国、阿根廷等适宜大豆生长的国家为重点,积极引导中粮、九三、中储粮等企业布局国外大豆生产、贸易、加工领域,避免国际四大粮商垄断市场。 此外,提高大豆价格调节能力。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超过80%,2020年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而我国大豆储备和调节能力相对有限。调控大豆价格主要靠中储粮的轮换粮,即通过年内的轮入和轮出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因此,建议增加中储粮轮换粮收购量,增加对市场的调节能力。 作者:□记者 王建 程子龙 哈尔滨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