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告 |
玉米大豆间作技术走向海外 盼助力巴铁大豆生产实现“从零到有” 时间:2020-06-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5月25日,中国经济网英文版发表的一篇题为《Pakistani students bring high-yield agri-magic from China to hometown》(巴基斯坦留学生把高产农业技术的“魔法”从中国带回家乡)的报道引发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人民、政府和企业的热切关注。记者采访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带头人、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授杨文钰先生。正是在他的指导下,两名留学生把技术带回巴基斯坦开展试验推广,在当地掀起一阵学习热潮。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随后印发的“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再次明确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的唯一技术模式就是杨文钰团队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从备受质疑到广为称赞,杨文钰团队用了18年的时间。现在,通过“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的优化配置,加上全程机械化作业,使用该模式可保证玉米产量与净作相当,且每亩额外多收大豆100公斤以上,大豆产量相当于一份额外的“馈赠”,做到“增产不增地”。
目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正在国内大力推广,还迈出了向海外探索、造福世界人民的步伐。杨文钰团队将该技术带到了南亚、欧洲、非洲,在巴基斯坦、瑞典和加纳建立了高产示范点。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铁哥们”,尤为受到关注。少有人知的是,巴基斯坦现阶段大豆全部依赖进口,不具备自我生产的能力。数据显示,去年巴基斯坦进口大豆约200万吨,今年预计增长10%,可达220万吨。在过去的四年内,其大豆进口量增长了76.3%,生产缺口巨大。为帮助“铁杆朋友”生产大豆,杨文钰产生了在巴基斯坦试验、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想法。
杨文钰研究发现,该技术很适合在巴基斯坦推广。首先,巴基斯坦地少人多,本来就有节省耕地、开展复合种植的需求。第二,大豆喜光,巴基斯坦光照充足,适合大豆生长。第三,巴基斯坦气温较高,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作为高杆作物可以给大豆遮阴、降温,而大豆的固氮作用反过来又可以促进玉米生长,两者配合可以实现双高产。最后,巴基斯坦畜牧业发达,团队研发的混合青贮技术可以将玉米、大豆粉碎打包发酵,为牛羊提供饲料。若能在巴基斯坦推广成功,可以给当地农民带来非常可观的受益。
杨文钰团队正好有两名巴基斯坦留学生,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把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从四川农业大学带回家乡,从2018年起就开始在当地进行试验、推广。
推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地农民没见过这种复合种植模式,难免产生怀疑,认为这么做一定不会有好的收成。眼见为实,随着试验田里的玉米、大豆茁壮成长,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近日中经网英文报道发表后,关注的人更是成倍增加。两名留学生成了当地的“名人”,电话和短信络绎不绝,人们都想学习这门技术。现在每天都有人参观试验田,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讨论活动。巴基斯坦大型化肥、农药企业邀请学生去他们的试验田里讲课,政府官员认为这项技术可能会给巴基斯坦的谷物和豆类生产带来一场崭新的“绿色革命”。
杨文钰对该项技术的试验效果始终充满信心,“只要他们按照我们的技术规范操作,就一定没有问题。” 通过使用该技术,巴基斯坦灌溉农业区预计可实现玉米亩产700公斤,且每亩多收大豆90到110公斤;雨养农业区玉米亩产可达400公斤,每亩多收大豆90到100公斤。现在巴基斯坦主要依靠人工种植作物,等全部实现机械化后,每亩增收可达360到400元。巴基斯坦有将近两千万亩土地种植玉米,发展潜力巨大。该技术若能全面推广,不仅可以直接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使巴基斯坦减少大豆进口,逐步实现自力更生。
经过两年的努力,杨文钰团队已经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四个试验示范点,分别坐落于首都伊斯兰堡和旁遮普省的巴哈瓦尔布尔、杰格瓦尔和莱亚,并与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和巴基斯坦干旱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下一步除了继续在现有试点打造高产示范,还计划拓展到巴基斯坦的其他地区建立更多的试验示范点,争取用实际效果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的认可。此外,中国的播种机、收割机和配药机具也会引进到巴基斯坦以提高作业效率。
在海外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对中国来说,是一项双赢的合作。作为一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该技术引入海外国家,可以带动中国农机具出口。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该技术不仅能提高我国大豆产量,长远来看,也可使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其实很像‘公益事业’,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免费掌握这门技术。它是一种知识,不是一件商品,”杨文钰坦诚地说。正是怀着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粮食安全以及让科研成果惠及世界的朴素愿望,杨文钰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实现各项突破,将玉米、大豆技术从四川带到全国、走向海外,他的团队值得获得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当地蝗灾的不利影响,运用高科技农业技术保障粮食生产的意义尤其重大。农业是“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在社会民生领域内的六大合作重点之一,杨文钰及其团队用实际行动,促进双方农业合作、增进两国友谊,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巴友谊万古长青!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奋斗!” 杨文钰满怀希望地说。
|